索额图死后,坐在火山口上的太子胤礽居然浑然不觉,依旧是我行我素,不但没有任何收敛的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平时的生活中,胤礽经常因为小事殴打臣民,他的侍从们也仗势欺人,胡作非为,几乎激起公愤。看着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康熙是恨铁不成钢,气得直咬牙。* y0 x8 i, E2 z7 p
' ?5 l* U( z' _& t: A% I/ |
时间长了,矛盾迟早有一天要爆发出来。十八阿哥的死,其实就是一个导火索,据说康熙训斥胤礽“毫无兄弟之谊”后,胤礽非但不反躬自省,反而“忿然发怒”。自己挨了骂后,胤礽跑出去后竟然挞辱随行的侍从和大臣出气。/ m8 p7 P* h, d
! ~+ z: M6 a4 |9 }5 L 这时,途中又发生了一件“帐殿夜警”的事,更是让事态火上浇油。原来,太子胤礽挨骂之后,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安,有点不祥的预兆。由于心情紧张,他便派出自己的亲信去侦察康熙的日常起居,其本人也曾在夜间偷偷到康熙帐前,扒开帏幄的缝隙,鬼头鬼脑地窥视里面的动静。不巧这事被其他皇子看见,这事便被捅了康熙面前。& {1 V% r2 U& f0 `) T" [
3 Q8 D0 ^ C" j0 U
康熙听了,大为震怒,随后便召集了所有的随从大臣和武将,并令将太子胤礽和其他皇子全部拘来。康熙当着大臣们的面,痛骂这些无情无义的儿子们,特别是对皇太子胤礽,康熙更是新帐老帐一起清算,痛骂道:“你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太过分了!你平日里就不听教诲,目无法度,我包容了你二十多年,你不但不改悔,反而愈演愈烈!你平时奢侈无度,比我的花费还要厉害,倒也算了,派你去南巡,你竟敢向当地的官员索贿纳贿,胆子也大过天了!连外邦进贡的物品,你都敢贪入私囊!”
/ I6 }* c% _- C+ M
4 G) i) Q2 ]0 b _' s 康熙想到最近发生的事情,越说越气:“你幼弟十八阿哥病危,我日夜照料,焦虑万分,你身为兄长,竟然可以无动于衷,你这样毫无孝悌的人,怎么能当太子?你还在深夜里向我的帐殿窥视,难道你是想看我死了没有吗?你的亲信日夜监视我的一举一动,到底用意何在?”
* F/ |' X0 X* d n! D, r5 ~
& c! s+ V- v) [4 z$ s 康熙喘了喘气,又痛骂道:“这几日来,你每天都在我帐幄周围窥测,弄得我整夜不能安宁,时时刻刻都得戒备,真不知道是今天会被你毒死,还是明天被你所害!”
- j0 s; a _9 {$ l" i
, ~3 W; f, x- j& p y# \% t% _) D6 g 说到这里,康熙痛哭流涕,对这些儿子伤心不已,一度还昏倒在地。最后,康熙宣布:“胤礽废去太子名号,他这样的人不能继承祖宗的家业!”
5 Y( @1 T. a9 o 6 v' Y b: q. C k& Y" S8 X
康熙下令废太子后,命大阿哥胤禔一路监视胤礽回京师。随后,康熙又下令将索额图的儿子格尔芬、阿尔济善和追随胤礽的苏尔特、萨尔邦阿等六名党羽立刻诛杀,以绝后患。回到京师后,康熙将胤礽囚禁在上驷院旁边的毡幄之中,交由大阿哥胤禔、四阿哥胤禛和九阿哥胤禟负责看守。
) q& D: j. x* L! |7 j
% ^. q2 ~* }' h) v: Q! n 从整个过程来看,康熙显然是把它当成是一场未遂的政变来看了。废黩太子这么大的事情,他甚至等不及回京师祭拜天地和自己的祖先就在路途当中匆匆宣布,可见其心中的焦虑和恐惧。在废太子的同时,康熙的潜意识认为,“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结果,他又将索额图的余党加以诛杀。% U/ O% w" c. Y8 w7 j
$ k5 W6 @! o- z5 w8 D
事实上真的如此吗?索额图可能是和胤礽私下里谈论过继位的事情,但以笔者推断,决不可能发展到要篡位的地步:一来他们没这个实力,二来他们也没这个胆量。以康熙当时的威信,是谁也不能取代的,因而太子党没有胆量、也没有必要去发动这样的政变。至于太子胤礽当时为什么会在深夜围着康熙的帐幄转,也颇为可疑,后来康熙的解释说胤礽“似受魔障”,但与其说胤礽中邪,倒不如说他过于的精神紧张所导致。5 `% s2 V6 _/ X0 B5 d
7 N; E$ l q6 K8 I$ K
因为一件意外之事,导致康熙的突然之举,这其实也反映了康熙对太子长期的不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已经忍了胤礽二十多年,怒火终于瞬间爆发。应该说,康熙也有感情用事的一面,后来他又主动给胤礽找借口说他中邪才会有如此“狂易之事”,半年后又复立胤礽为太子,这说明康熙对胤礽虽然痛心,但还是抱有希望的。只是可怜索额图的儿子格尔芬那几个人,他们大概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莫名其妙的被诛杀,做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H& k3 F. _& f. K7 @
- y/ ~- W2 J1 r3 j: E E( k8 E 康熙回到京师后,便召集朝中大臣,说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祖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若以此不仁不孝之人为君,必至败坏我国家,戕残我万民而后已!”在列举了胤礽的种种罪状后,康熙又说,“朕之天下,断不可以付此人!” ; A' G; w. @% o1 |
' a3 r! ~1 y+ G$ \) J4 m' Y. o
由此,废太子之事便昭告天下,康熙随之又亲自撰文,并派人前往太庙、社稷祭奠,以告天地祖先。康熙在文中说,历史就是这样,“得众心者未有不兴,失众心者未有不亡”,只可惜他“虽有众子,远不及他”。最后康熙下了死命令:“诸皇子中,如有谋为皇太子者,即国贼,法所不宥。” 废太子的事情虽然告一段落了,但这事对康熙的刺激太大,他一下就病倒了,六天六夜都无法入睡。在黑夜里,他瞪大眼睛,仿佛看见死去的祖母孝庄太后在远处看着他,脸色忧郁,闷闷不乐;后来又梦见胤礽的母亲赫舍里氏突然出现在他身边,康熙想和她说话,却发不出声音,赫舍里氏也一直垂泪不语。迷迷糊糊中,康熙又想起废太子那天,天地昏暗,风云突变;进京的时候,突然有大风旋绕马前,在风中又似乎看见了赫舍里氏面有戚色。种种情形,让康熙昼夜不安,形容憔悴,短短几天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X$ V6 k% [9 N: ~; q) c- F' c
& z: i" d. f0 G$ E
潜意识里,康熙把太子的被废看成了自己的一个重大失败,培养太子是一个几十年的事业,里面倾注了无数的精力和感情,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个打击,决不会比鳌拜、平定三藩和噶尔丹所带来的冲击小。毕竟,胤礽是自己一手带大的亲生儿子,几十年的感情不可能说没有就没有的。康熙一向以仁孝治天下,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但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居然是这样一个不仁不孝的人!/ M! s7 i. A; D& u$ w/ l, r2 D+ G
2 k; t" P" f, W; ]- }! @ 康熙的孝顺是出了名的。他侍奉祖母孝庄太后三十多年,“无一时不尽敬,无一事不竭诚”,南巡的时候捕到鲜鱼,都要派人飞马送回京师给祖母尝鲜。孝庄太后有皮肤病,康熙亲自送祖母去温泉,一路上扶持左右。孝庄太后病重去世前,康熙侍疾在旁,连续几十天都未曾盥洗。嫡母孝惠皇太后,虽然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但康熙也侍奉了几十年,在孝惠皇太后七十大寿的时候,五十七岁的康熙甚至在众人面前,亲自下场跳起满族特有的蟒式舞为皇太后祝寿。孝惠皇太后病危之时,康熙当时也得了重病,身体虚弱,双足浮肿麻木,但他仍旧让人用手帕缠足,乘软舆去看太后最后一眼。 f4 m5 G$ F0 s, K7 _
6 H, E2 e( R% I 联想自己的对祖母和皇太后的感情和关系,再对比儿子对自己的自私和冷酷,康熙怎能不感慨万千,痛苦万分!自己最关心、最疼爱的儿子尚且如此,其他儿子更不敢指望了!
! ]" y% ?8 Q+ K# J9 R5 r9 u % d1 \# p- m. {7 W9 l! Y( |+ ]) r
康熙就弄不明白了,小时候聪明可爱的胤礽,长大后怎么就变了个人呢?自己的表率怎么就不起一点作用呢?难道自己的教育就这么失败?或者是上天的捉弄?' A* V3 R3 C* K% s2 n
/ T6 x: `- f0 p; @8 Y8 r
那段时间里,康熙疑神疑鬼,问天问地,但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康熙当时五十五岁了,开始日益衰老,就在这个转折时期,胤礽给了他沉重的一击,把他从前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全部击得粉碎,甚至撕下了亲情的面纱。对于一个老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受伤呢?
' }: V" |6 G- c1 j4 ^ 7 W9 ] L- `! H' o; @% }6 j3 a
但是,康熙难道就没有责任吗?事实上,胤礽的失败,他也要负一半的责任。康熙自己也曾说过,过分的溺爱孩子结果会害了孩子,因为那些孩子长大后奢望过多,并且缺乏宽宏大量。但是,他自己并没有做到这点。胤礽的暴戾骄纵,其实也是在康熙的一再纵容下养成的。胤礽小的时候,康熙为了能让他得到更好的照顾,特意任命了胤礽的奶公(奶娘的丈夫)凌普执掌皇宫内务府,这样胤礽便可以任意拿取他想要的东西,也由此养成了他奢侈无度的习性,对此,康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不干涉。: C9 F2 U% T* g& M
, N0 Y4 F( r j3 K" @3 A5 @
更为严重的是,康熙在为胤礽请老师的时候,为了维护皇室和太子的尊崇地位,不但没有为胤礽作出尊师重教的榜样,反而是肆意的践踏老师的威信和尊严。据记载,胤礽读书的时候,师傅达哈塔、汤斌和耿介因为年迈暑热,晨起过早,站的时间又过长,体力不支,几乎颠仆,但胤礽依旧视而不见。老师在给太子教书时,必须侍立在旁,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就连为胤釢指定背书时,老师也得先下跪,捧接经书后等胤礽背完才退回原处!7 ?% z! n( `! P( C# L
6 q: ]# H2 l8 I% b3 y! a 胤礽对老师极不尊重的事情,康熙还为他辩护。有一次师傅耿介因为天气热,又站得太久,突然晕倒在地。康熙得知后,没有责备太子,反怪到师傅的头上,说:“尔等侍立,朕焉得知?应坐应立,宜自言之。皇太子欲赐座,未奉朕谕,岂敢自主?”当时胤礽已经十四岁了,难道会不知道自己的老师年纪大了支持不住?这件事情不仅显示了太子本性不佳,也反映了康熙教子无方。6 `/ T. @) N& |, v$ |' o
# q" T/ k1 V s! n* t7 K+ L4 Z U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康熙在灜台教皇子们射箭,帝师徐元梦也陪侍在旁,康熙让他也来射,因徐元梦拉不开强弓,被康熙讽刺诘责。徐元梦不过解释了两句,一下把康熙惹恼了,当着皇子的面,命人将徐元梦打得半死,并令抄了徐元梦的家,命将其父母流放到黑龙江。当天晚上,康熙为了不耽误儿子们的学习,又命人去给徐元梦治伤,第二天又命他按时去皇子们的书房。
1 i; \, _2 v! A6 w4 {- ~9 B+ H
3 g* X$ Y; m3 C( o7 _. j3 H8 G4 q 当天正下着滂沱大雨,徐元梦裹着身上的伤口,来到宫门前,跪在泥水里,见到宫中御前侍卫,号泣哭求转奏:“臣奉职无状,罪该死。臣父廉谨,为官数十年,籍产不过五百金,望圣主察之。且臣父母皆老病,臣年正壮,乞代父谪戍,尚能胜甲兵效命矣!”$ Z1 u% `/ t( |9 d+ I
/ l9 g- l. N8 t1 B0 Y; H 当时那些侍卫们都看不下去,但都知道康熙在盛怒之下是有意要整徐元梦,没人敢去转奏。后来有人偷偷的去请了一个朝中重臣来,“斥公(徐元梦)同入”,给了双方一个台阶下,康熙这才命赦免徐元梦的父母------据说当时押送的囚车都准备出发了,一时间观者如堵,人人都为之愤愤不平。
' ?1 I. w+ o4 M; I- D & V* M& ]" N' m
康熙也许没有想到,自己在儿子们面前对老师大打出手,将会给他们留下怎样恶劣的印象。这个徐元梦也是倒霉,康熙后来又盯上他了。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正月,康熙第六次南巡,接到京师三阿哥胤祉等人的请安帖后批示道:“这次随我来的几个小阿哥的作文,经我考察后,都不明文义,生疏而不流畅,这都是徐元梦不尽心教诲所导致的。拟将徐元梦革职,并当着全体阿哥之面,由乾清门侍卫打三十板子。要是徐元梦还不改进的话,就在加倍处罚,断不宽恕。”7 n* s3 n- G. X# \6 e
* y* `9 b+ S2 y" j; I- U& v 半个月后,三阿哥胤祉等人回报说,已经让侍卫们当着众阿哥的面,着实打了徐元梦三十大板。徐元梦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多次受到如此的羞辱!康熙第二次废黩太子胤礽的时候,也曾指责胤礽曾经打过徐元梦,还曾把他推入河中。可笑的是,胤礽不过是学老爸的样罢了!就这点而言,后来雍正比康熙要强。雍正在儿子第一次拜老师时,特意传谕说,“皇子拜师傅,礼当拜”。皇子们遵旨向老师行礼,老师们不敢受,便相互行作揖礼,后来便成定制。
; I' s) { }: y. ], v
4 u! V! \7 l( }! w* |; T 一个连老师都不尊重的人,怎么能指望他去尊重其他人呢? % U1 F2 ^' r) z
我的爱币满屋子,求爱贝发美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