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2-7-26 10:00:42

奉贤区实验小学创办于1994年,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就像每个被冠之为“实验”的学校一样奉贤区实验小学的发展一起步就是高起点的:硬件上,学校有东、西两个教学区,学校拥有各类专用教室,18间和一个高性能的校园网络;在软件方面,学校现有的113名教职员工中,有55名教师拥有小学高级职称,差不多占到了教师群体的一半,校长金哲民还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在上海乃至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界享有一定的声誉。

奉贤区实验小学无论从硬件上讲还是从软件上讲都可以算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梦之队”,这支“梦之队”也确实在近十年里在奉贤乃至在上海的教育界开创了一片自己的天地——全国体育先进集体在这里:市科技特色学校在这里;市绿色学校在这里,市德育先进集体在这里,这里还是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校、上海市教师自培基地、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家庭教育实验基地。

实验对“实验学校”的再思考

和每所优质学校一样,奉贤区实验小学也遇到了诸如办学声誉吸引了众多的学生,但同时带来的教学设施紧张、空间拥挤、教师数量不足的矛盾。但学校的管理层非常明白,硬件上的问题都好解决,就学校目前的办学情况而言,教学质量也不用担心,但是作为一所“高位运转”的学校,要想在这一基础上再有所发展,一定要总结提炼出形成学校特色的规律和理论依据。校长金哲民说:“缺少有利于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或形成学校特色的、统领学校教育的全局性课题,这是影响学校发展的症结在。”

有了这样的认识,奉贤区实验小学把确定学校的办学目标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奉贤区实验小学的三年发展规划中,这样阐述学校的办学目标:即学校的发展定位一‘学校的本位价值,不是为了选择适应教育的学生,而是为了创造适应每个学生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其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的充分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机会;学校的基本宗旨是对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金哲民向记者解释了确定这样一个“发展定位”的初衷:“‘实验学校’在很多人的眼里是培养‘优质’学生的摇篮,正因为‘实验’学校提供的各种教育教学实验的机会,让一部分从实验学校毕业的学生在进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时候会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意识到,‘实验’的对象不应是个别智力超常的学生,而应该是更广大的学生群体,如何在实验学校的发展中既不遗失自己的‘实验’特色,又更好地为全体学生服务是‘实验’ 学校在进一步发展时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我们确定这一办学目标,最主要的一点是通过我们的实验,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既有‘个性’又具备‘全面’的素质。”

奉贤区实验小学在处理“普及”和“提高”这对矛盾时,把这对矛盾建筑在了最能反映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上。

镶嵌—

将学校特色植入校本课程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并且这些特色在学校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有的是以学校的教学传统形式存在,有的是以学校课外活动的形式存在,而奉贤区实验小学则是把学校原有的特色镶嵌植入校本课程,通过把学校特色渗入课堂来使学校特色持续发展。

“国际象棋”是奉贤区实验小学最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奉贤区实验小学的小棋手在各种比赛中为“实小”拿过不少市级第一甚至是全国第一。这成了“实小”最具影响力的品牌。

奉贤区实验小学负责这一课程的老师沈美叶回忆了1994年学校开办“国际象棋”特色的情况。当时考虑“国际象棋”可能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会有好处,于是,就把它作为一个项目确定了下来。“国际象棋”成了学校的“课外兴趣小组”,同时也选择一些学习成绩本来就不错的学生参加。

到了1996年,学校决定将“国际象棋”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进行普及,所有进入奉贤区实验小学的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的前两年,也就是在一二年级时,每周都要上一节“国际象棋”课,而在更高的年级,“国际象棋”作为一门选修课供学生们选择,有特长或者是有兴趣的学生可以从“会下”到会使用一些难度较高的战术手段,再往上,学校还有“国际象棋队”,“国际象棋队”的小队员则要代表学校参加各种大赛。

在“实验”了一段时间后,效果马上就显现出来,奉贤区实验小学的学生在全区的数学考试中一直名列前茅,又经过科学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参加过国际象棋训练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不参加国际象棋训练的学生高出一筹的结论。

金哲民说:“‘实小’的‘国际象棋’课为‘实小’的‘校木课程的建设思路做了最好的注脚。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在低年级普及‘国际象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在高年级为在这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这样的‘校本课程’既保证了‘实验’校的‘实验’性,又保证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真正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和品牌。”

延伸—

将规定课程拓展提高

“古诗文诵读”又是“实小”的另一门“校本课程’夕,而“古诗文诵读”的来源却是语文课堂上的一个活动—“每周一诗”,在奉贤区实验小学,每节语文课开始的5-10分钟,老师们都会安排学生朗读背诵古诗文,久而久之,学生们对古诗文的兴趣越来越浓,于是,学校将“古诗文诵读”作为一门校本课程,从原来的学科课程中延伸单列出来。

负责这一课程的夏春群老师介绍说:“相对‘国际象棋’而言,‘古诗文诵读’则着眼于学生形象思维和文学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从去年开始,我们开发了低年级和高年级两套‘校本课程’教材,在低年级的教材中,我们着意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在语文教学中慢慢渗透,而在高年级的教材中,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让那些喜爱文学又确有才华的学生有欣赏甚至是创作的天地。”

像“古诗文诵读”一样,“捏泥巴”也是从原有的学科课程中发展延伸出来的一门校本课程。以前,美术老师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利用郊县学校丰富的乡土资源,才开发出的“实验”课型,没想到这一“实验”就一发而不可收,结果课堂上的“捏泥巴”逐渐走出了课外,成了侮个孩子的最爱,学校更是利用这一契机,将学生们自发的“捏泥巴”活动发展成为学校一年一度的“泥巴节”,现在“捏泥巴”已经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被固定下来。

金哲民说:“在学校,学生除了智育的发展外,很重要的是要提升对艺术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在郊县,由于缺少城市中的各种艺术资源,学校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我们则是利用郊县农村的特点,对‘捏泥巴’进行重新定义,在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功能,在‘捏泥巴’中,引导学生欣赏国际艺术大师的雕塑作品,让他们了解世界美术的发展,从而在游戏之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开发一

全体教师都来参与

在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情况一一校本课程的开发非常依赖于教师的知识背景,有的学校甚至是因为一两个老师有除了学科知识外的一两门技艺,才延伸出了学校的校本课程。这种校本课程的建设方法让课程成为了学校的摆设,课程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不能保证,在校本课程的发展中逐渐发展学校特色更是无从谈起。

金哲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让全校的老师共同来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另外,开展这一工作的抓手就是学校的教育科研,学校对教师进行的教育科研项目提出的要求是:科研项目必须是“有利于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或形成学校特色的实验性项目和课题。”金哲民说,一门校本课程往往是一个主课题,而在这一主课题下,每一个教师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自己的子课题。这样,每一个教师不但都有机会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且避免了一个教师一个想法,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形成学校的品牌课程。* A) a5 k4 d$ z1 `9 l2 \# p" p0 I
  奉贤区实验小学有一门名为“环境教育”的校本课程,学校专门成立了《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在小学基础教育中提高环境教育质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学校提出运用学科渗透的方法,要求根据各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结合学校提出的各年段的环境教育的目标,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组合。在这一要求下,每位教师均设置了子课题:如,美术教师的课题是《利用学科教学,打开欣赏美的窗户》:音乐教师的课题是《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自然教师的课题是《环保调查的探究式学习研究》:社会课教师的课题是《在社会课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语文教师的课题是《如何撰写科学论文与调查报告》等。

在学校“环保教育”校本课程的教材编写中,学校要求每位参与实验的教师要在一个学期中找出3~5篇本学科的课堂教材中可渗透环保教育的篇目自编教材。

在教师们的努力下,奉贤区实验小学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自然学科主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空气污染、水域污染、食物链、水土流失等自然常识的教育;思想品德课则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安全用火以及与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教育:而在语文课中则增加了课外调查报告、小论文的写作方法的指导。在教导处组织的优秀教案的评选中,与环保教育相关教案与学科的渗透达到了100%。+ R& O9 L( p2 B; c

实验小学 奉贤区实验小学创办于1994年,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就像每个被冠之为“实验”的学校一样奉贤区实验小学的发展一起步就是高起点的:硬件上,学校有东、西两个教学区,学校拥有各类专用教室,18间和一个高性能的校园网络。 群主: 陈思远家长
加入圈子
新手不会玩?快快看这里

推荐爱贝家长圈

家长圈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