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tyy  发表于 2014-9-18 16:02:52| 1574 次查看 | 3 条回复
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都要有弹性

有人说:规则是给孩子一个安全、不迷惑的界限,所以要坚定执行。如果破坏了规则,孩子会像到了一个没有四面墙的地方,不知道底线是什么,心里会没有安全感。

而有人则提倡给孩子自由,尊重孩子的意愿,认为孩子自然有成长的力量,不要给孩子什么规则,少去限制孩子。
看似都有道理,但又互相矛盾,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提倡大部分事情可以宽松些,在学习等竞争要求比较高的问题上需要逐渐严格。

什么叫宽松?宽松不是没有任何要求、规则,不是给孩子完全的自由,而是要求有弹性,可以变通,孩子也愿意接受。就像孩子冬天不能不穿衣服,但是穿什么衣服需要孩子同意和喜欢 ,也不要紧紧束缚着难受,宽松舒服些。这样的衣服(规则、要求)孩子是欢迎的

1、         没有规则意识行不行?
孩子在幼儿园、学校不适应,部分是因为没有遵守学校规则的意识,所以容易出现不听老师招呼、上课不认真听讲等貌似多动的现象。而且,孩子小时需要遵守学校的规则,长大后需要遵守社会上的各种规则,所以,没有规则意识还真不行。
我建议,在家里可以多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父母和孩子轮流当老师,比如孩子当“老师”,看到“学生”不好好听讲时,会体验到老师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的感觉。在游戏中也能训练好的上课习惯。这些有助于规则意识的培养。
在家里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让孩子害怕批评、惩罚,听话;二是顺应孩子的心理,孩子学会合作,变得好商量。我不提倡前者,推荐后者。合作意识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这在职场是很重要的。
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合作呢?

2、         规则要适合孩子的特点
孩子各不相同,所以,不要勉强推行不适合孩子当下情况、特点的规则。
比如,有的孩子父母坚持一下,就能养成早睡的习惯;而有的则精力旺盛、睡觉晚,此时规定八点半睡觉就不好了:孩子或者翻来覆去睡不着,或者因此发生冲突在哭泣中入睡。
有些行为习惯的确对孩子有益,不过“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我们可以慢慢推动孩子去做。比如,孩子睡得晚,可以用听有声读物和避免睡前兴奋等方法,逐渐可能睡得早些;孩子不爱打招呼,可以慢慢鼓励他,过几年就可能就会问好了。
不顾孩子情况,就要求孩子马上做到如何,就是徒增烦恼。

3、规则最好是约定
谁也不喜欢强加给自己的东西。所以,和孩子商量,有所“约定”好,孩子更愿意遵守。 此时,约定的结果可以是一种妥协,也可以是孩子的选择。
“约定这个词很好,我们家孩子9岁,如果和他有关的事情,没有事先和他商量,他是会激烈反对的!孩子的自主意识很强烈!只要他事先答应的,稍作提醒就能够做到。当然也有偷懒的时候,但这不就是生活吗? ”
“我觉得在我的生活中,那些让孩子不乐意接受、根本反感的家庭规则,基本上都“见效”了,都变成挖我们亲子间鸿沟的工具了,规则越多、越严厉,鸿沟越深。”
有些家长打着商量的旗号,其实还是在推行自己的意志。比如孩子不爱午睡,妈妈非要商量着让孩子午睡,孩子即使同意了,也不会好好去做。
为了使孩子心甘情愿地去做,最好让孩子明白或体验到这样做的好处。
比如,我建议女儿验算时要认真。起初她不在意,我就让她自己尝试,当她因为验算潦草而出错较多时,我再提醒,这样她就欣然合作了。
另外,规则不要太多。限制太多,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原本该遵守的规则也不遵守了。

4、   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都要有弹性。
我们的规则本来是为了孩子好,比如不要睡得太晚,冬天不要光着脚在冰凉的地板上跑……
但严格甚至严厉地执行规则,孩子自然可能做不到,为此而训斥、打骂、惩罚,会让孩子痛苦,破坏亲子关系。其结果或者压抑孩子;或者引起逆反,故意不按照本来对他有利的方式做。
这可以说好心办了坏事。
在我看来,只有几种规则需要严格执行。一是不能伤害自己,危及安全;二是不能伤害、妨害他人。其他规则制定和执行都可以有弹性。
有弹性的规则就像宽松的外套,既能御寒、防护,又舒服自在,最适合家居。这样,孩子不觉得受束缚,就会愿意合作,也容易内化为习惯,孩子幸福快乐,亲子关系也好。
这就是好心也办了好事。
为了预防近视,电视应该适当看而非不看。到了约定时间还想再看,有时可以适当延长一会儿。你宽容,孩子会投桃报李。
冷饮、快餐、零食应少吃而不是不吃;偶尔孩子实在想多吃点,也可以答应。你好商量,孩子也好商量。
一般不要晚睡,但有时想放纵一下也可以。父母通情达理,孩子也会通情达理。
睡前刷牙,偶尔一次不想刷也可以,宽松一下,孩子也不会得寸进尺。
最好先写完作业再玩,但是孩子想做些其他事情,也可以灵活变通。
提倡问好,但不愿问也不勉强,慢慢鼓励就可以了。
衣服一般自己穿,偶尔撒撒娇让妈妈帮助穿也行,有什么呢?

不提倡追求名牌,但是偶尔买几件也可以,这也属于人之常情。
写作业姿势尽量端正些,偶尔放松下也没什么。
说话提倡文明些,但有时说几句脏话也是难免的。
……
如果您是一个孩子,父母这样做,您觉得喜欢吗?会配合吗?如果被严格限制,感觉又如何呢?
“以前觉得为了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给孩子立了很多规矩并严格执行,但是孩子并没有像我预想得那样越来越好,而是变得越来越倔犟,易怒、易攻击别人,为此我特别痛苦。后来看到维尼老师的文章顺应孩子心理,很多事不再和孩子较真了,只是把我的想法告诉孩子然后让孩子自己选择怎么做,结果孩子基本会按照我说的去做,偶尔会拒绝我的提议我也理解。规则的执行起来也有弹性,孩子觉得舒服,反而比以前自觉了很多。”
当然,如果原来一直是强制孩子,硬性执行规则,亲子关系不好,在变得有弹性、宽松之后,会有一段貌似混乱的时期。不过,一直这样做,亲子关系会好转,孩子也会越来越更合作。

5、         为什么严格、坚定执行规则不好?
(1)、坚决执行规矩,容易发生冲突,破坏亲子关系,孩子可能不是服从而是对抗、逆反,结果是不合作。

   “孩子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成绩中上水平。初中后孩子住校,周末想把玩的时间延长,父母觉得也算合理,所以就答应了。可是孩子经常不守时,妈妈说:“我当时如果能象维尼老师说的那样有弹性就好了,但我当时只知道一味地让他下线,和他发脾气,说一些不好的话,所以经常有冲突。老公也很生气,会训儿子,因而也就和儿子有了更大的冲突,在这期间曾动手打过儿子几次。到了初二上学期时我们对儿子就有些失控了,他在这时正处在发育期是最叛逆的时候,他会和同学去网吧,成绩也滑了下来,在这期间有一次,他父亲很晚回家看到他还在玩,很生气的说他,因为儿子顶嘴,他们俩争执起来,动起手来。后来我们也没有办法,不知怎么去做,到了期末孩子的成绩基本上是班级倒数了。”

   后来我们慢慢地顺应孩子的心理,允许他在家上网,虽然有时也会有玩得时间很长,但是亲子关系好多了。到了开学之后,只有周未回家玩,冲突也不那么多了,不过每次还是6个小时以上。孩子的成绩有了提高,他的学习有些兴趣了,成绩也一直在提高,进入良性循环,到初三成绩是中上水平了。”

  孩子都是想好的,如果家长能够顺应孩子的心理,孩子合作了,那么孩子的上进心可能会自然显现,也会知道父母是为自己好的。

(2)、如果父母非常坚定,而孩子最后只能按照父母的规则来,无奈地服从,也许看起来好像听话,但对孩子是一种压抑。压抑是心理问题最常见的祸根。

“在我儿子小的时候,我和太太认为给孩子立规矩非常重要,以为从小培养守规矩,长大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规则。因此,对儿子的要求就非常严格,并制定了一些现在想来非常过分的处罚方式。比如,去商场之前先说好不买玩具,到时哭也没用;要求儿子停止某项活动时数1、2、3,数到3还不停止的话就要处罚;发现说谎或其它比较严重违规的情况会被独自关在房间里(虽然时间只有几分钟,但对只有四、五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规定只能周末两天每天玩半小时掌上游戏机,如果发现其它时间玩游戏机,就罚一周不能玩游戏。现在想来,我和太太简直就是不通人情的暴君。

儿子虽然不太反抗,但他小的时候是一个阳光男孩,上了小学之后,变得越来越不阳光,难得有情绪高昂的时候。小学的某一年,我们发现他有了咬指甲的习惯。上了初中后,儿子和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少,感觉他越来越不快乐,最后有了心理问题。”
“我曾经想把女儿培养成心目中的大家闺秀---就是各方面都优秀,外表漂亮,学业中上!出得厅堂、下得厨房、聪明智慧、文体兼修、温文尔雅、落落大方!可能还有一条我不愿意承认的“循规蹈矩”。所以,我会按照我的要求去培养她,给她立了不少规矩。

记得她一两岁时,性格显得蛮厉害、张扬的,她有一阵痴迷于拿个东西就摔在地上,然后哈哈大笑。我很生气,觉得这是个天大的事,我呵斥她,她哭了,然后我就把她关在自己的小床上还关门走了,10分钟不理她,自此她就不怎么扔东西了,我还得意自己有办法制住了她。

大一点,我就开始言语上暗示她各种行为规矩。

首当其冲是吃,她吃饭慢挑食没少唠叨、批评,有时候孩子两眼含泪吃饭;吃零食不健康,孩子为了证明自己好,从来不跟我们要零食,偶尔的零食都是阿姨带她出去少买点,当我们面吃总是偷偷摸摸;我总是给她打扮的漂漂亮亮,每天都换衣服,老师都夸她干净,然后我就担心爬上爬下摔着,把漂亮衣服弄脏了;要有礼貌,不要让别人觉得你不好(这是我给她埋下了在意别人眼光的种子!);另外有时她要和我们跋扈下,就立刻被我制止了,还批评她,训她。如果哭,就告诉她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呵斥她别哭了!所以以前批评她,她只是眼圈红了,什么都不说,看着让人难受,她的情绪得不到宣泄,淤积在心里。
后来,在不断地压抑之下,孩子终于有了心理问题。

现在终于明白了,这些严厉执行的规矩最终都成了压抑孩子的工具,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快乐重要呢?我开始放松这些要求和规矩。其实什么狗屁漂亮衣服,干净与否对孩子一点都不重要,现在是只要没有生命危险,爱怎么玩就怎么玩,绝不唠叨注意这那的,并且明确告诉她,衣服鞋是拿来穿的,脏了洗就行了。现在女儿逐渐恢复了她的本态,一个淘气、灵活的姑娘。每当在外面玩时,别的家长大呼小叫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哎呀衣服,我什么都不说,就笑笑冲她招手。踩一脚泥,弄一身水有什么呢?”

(3)学会有弹性,灵活和变通,孩子则会更懂事、好商量。没有了逆反,反而容易认同规则,内化为对自己的要求。

   “我按照维尼老师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有弹性的原则去做,发现女儿真的越来越懂事,越来越听话了。呵呵,垃圾食品就是最好的例子,难得答应一次她开心不得了,说我是最好的妈妈。”
    “其实孩子远远比我们想象得“听话”。必要的规矩还是应该要有的,比如不能打人骂人。但是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能变通就变通一下了,比如吃饭前要玩玩具,那就告诉他,再玩一次就好,慢慢地孩子是有克制力的,而且知道你尊重他,他不会随意践踏大人的尊重的。
而且记得要变通自己的语气。比如我家孩子在吃晚饭前拿饼干吃,我会跟他商量:“我们马上就吃饭了,有你最喜欢吃的鱼哦!饼干我们明天吃,好吗?”孩子欣然答应,乖乖吃饭了,但是如果我呵斥他:“不准吃饼干,赶快吃饭!”,结果肯定是不欢而散的。”

6、   有时规则苍白无力
    有些问题,有深层次的原因,不是规则能解决的。
比如孩子不爱练琴,写作业磨蹭等,往往都有兴趣、能力、信心等内在原因,如果只是约定按时练琴、按时完成作业,几乎没有效果。这需要我们帮助孩子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孩子如果有撒谎、偷拿家里的钱的问题,只是告诉他要诚实,不能偷窃是不解决问题的。需要改善父母的教育、沟通方式,才会有效果。



就发这么点爱币,塞牙缝都不够!
期扬绍柏旭  评论于  2014-9-18 16:05:00
看贴回帖好习惯
phy326  评论于  2014-10-10 16:49:28
好长的文章
phy326  评论于  2014-10-11 09:48:16
非常赞成,有弹性的计划表,我就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