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出台一个月,各地如何落实“双减”?
时间:2021-08-25 14:48来源:互联网 作者:奥凸曼 点击:
“双减”无疑是2021年教培行业的热词。等待政策落地的半年里,关于“双减”的传闻屡屡在行业内引起震荡。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出台,而后各地教育部门纷纷响应。
关于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
 
“双减”意见原文: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
 
北京: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压减,动态清零无证机构。保留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天津: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面向学龄前儿童(3-6岁)的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
 
广东:全省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以教育文化、教育咨询、教育科技等名义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各地要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
 
甘肃: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要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
 
陕西:各地不得审批新的面向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并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海南: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四川成都:自2021年7月中旬开始,成都各区(市)县不得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将分类修订“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指导标准”,落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核登记工作,义务教育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原已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按要求报省教育厅等相关省级部门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未通过审批的,取消原有备案登记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
 
中办、国办印发的“双减”意见十分强调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治理。各省市对政策的落实中也进一步明确了学科类培训机构是重点监管对象。当下,学科培训机构,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机构市场规模势必会大量缩减,进行业务调整对各家而言迫在眉睫。
 
关于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风险的管控
 
“双减”意见原文: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北京:全面落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鼓励实施“先培训后收费”“一课一消”培训收费模式,有效防范“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广东:探索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四川成都:支持龙泉驿区和金堂县试点,探索建立校外培训机构第三方全额资金存管制度、风险评估机制。各教育行政部门将会同金融监管部门,推广和运用上述两个区县的试点成果及经验。同时,探索校外培训机构办学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和完善“行政监管、金融预警、群众与媒体监督、保险介入”的立体式校外培训风险防控工作制度。支持和鼓励校外培训机构探索“先消费、后付费”运营模式。
 
长期以来,教培机构大多采用预收费的模式,因此发生了不少机构突然跑路,家长和学生权益受损的事件。今年,政府部门加大力度整治这一痼疾,除了探索实施第三方资金监管制度外,也有多地鼓励先培训后收费的模式,以规避机构跑路带来的风险。同时,这些举措也给教培机构的现金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于对培训服务行为的规范
 
“双减”意见原文: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
 
北京:完善学科类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动态掌握学科类培训的培训内容、培训材料、教师资质等信息,健全完善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校外培训机构每次招生前须向教育部门报备招生简章、课程内容、教师资质、收费情况等事项。
 
四川成都: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要将所办培训班的名称、班次、培训内容、招生对象、进度安排、上课时间、培训材料等,报属地区(市)县教育部门备案,区(市)县教育部门应当及时完成备案审核工作并向社会公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内容不得超过国家相应课程标准,培训班次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匹配,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区(市)县的中小学同期进度,不得超纲、超前培训,不得提供境外教育课程。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从事学科类培训。
 
为全程把控教培机构的经营行为,在“双减”意见的要求下,作为试点城市的北京、成都等对教培机构的备案工作与监督制度都做出了详细的要求。未来针对教培机构运营监管也将常态化。
 
关于校外培训机构授课时间的规定
 
“双减”意见原文: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
 
北京: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学科类培训时间不得与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点30分,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点。
 
天津: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全市已有近400家机构停止了暑期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严肃查处校外培训机构继续销售“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课程”的行为。
 
甘肃: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海南: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四川成都:培训机构不得在学校正常行课期间组织学员补课;平时线下培训时间不得超过晚上8:30,线上培训不得超过晚上9:00;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授课时间的监管也是“双减”政策重点关注的方面,旨在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把时间还给孩子。而部分地区出台的针对授课时间的进一步规定或还将压减教培机构可从事学科培训的时间。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责任划分与社会监督实施
 
“双减”意见原文:民政部门要做好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工作;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好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工作和校外培训机构收费、广告、反垄断等方面监管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会同教育部门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人民银行、银保监、证监部门负责指导银行等机构做好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风险管控工作,清理整顿培训机构融资、上市等行为。
 
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
 
北京:教育部门负责中小学学科类培训机构和各类外语培训机构的管理;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的管理;体育部门负责体育培训机构的管理;科技部门负责科普知识培训机构的管理。
 
四川成都:市教育局组织专门力量,成立成都市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回头看”工作组。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及新闻媒体记者等担任“观察员”,对培训机构治理实施社会监督。工作组将采用“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明查暗访培训机构。
 
巩固2020年培训机构治理专项行动成果,推广全市体育类培训机构监管职责厘清工作成效,落实“双减”文件要求,会同文广旅、科技等部门,逐步分类明确文艺类(包括美术、书法、声乐、器乐、舞蹈、主持、戏剧、曲艺等)、科技类(包括航模、编程、创客、AI、电脑绘画、科学实验、科学考察等)及其他类别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及职责,实现责权统一,压实监管责任,促进行业自治。
 
辽宁沈阳:市区两级成立由教育、公安、市场监管、人社、民政、应急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集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行动。从2021年8月开始,开展为期3个月的第一轮专项整治。全市13个区县(市)同时开展“地毯式”排查、突击检查和定点抽查,半个月内共查处91家违规校外培训机构,已有31家培训机构被列入黑名单。下一步,将在推进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完善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完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机制、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等方面继续下功夫。
 
今年以来,针对教培行业的整顿治理可谓有史以来力度最大、覆盖面最广。各地在开展整治行动时,不仅要求各部门明确各自的监管职责,也确定了群众举报平台和渠道,积极调动群众的参与。当前,整治行动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力度或还将加大。作为首批试点城市的北京,日前已经明确“双减”要在2021年底前有效减轻、两年内成效显著,较中办、国办提到的“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节奏更快。
 
关于课后服务的规划
 
“双减”意见原文: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
 
北京:将课后服务时段分两个阶段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第一阶段完成体育锻炼,保障学生每日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第二阶段开展课业辅导和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17点30分。两个阶段相互衔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
 
江苏:今年秋学期开学后,确保全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学校每周5天(周一至周五)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提供2小时的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有条件的初中,周一至周五可设晚自习(一般安排2小时以内,原则上不晚于20:30结束)。
 
广东: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包括早、午餐,午休及下午课后服务,下午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个学时,下午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学校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实行弹性离校机制,但不得强制有需求在校自主学习的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结束前离开学校。
 
内蒙古: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全面落实“5+2”服务模式,课后服务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缓解学生家长对校外培训的依赖。
 
海南: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开展2小时左右。各地课后服务时间要和家长下班时间相衔接,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鼓励各地各校积极探索提供午休午托服务,并进一步拓展暑期托管服务。校内课后服务分基础托管服务和特色托管服务两类。
 
甘肃:各地要压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动员部署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尽快行动起来,“一校一案”制订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学校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尽量吸引有需求的学生每周5天都参加课后服务。
 
今年针对校外培训的整顿中,教育部门一再强调强化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校外培训要做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目前,全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省市明确秋季学期起的课后服务规划,要求义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做到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以辅助身份为教育主阵地学校提供优质的课后服务也成为许多教培机构转型的方向之一。
 
如今,“双减”政策落地已经一个月,全国各地迅速响应,以严格的态度落实政策,开展整治行动。接下来,还将有更多地区出台当地的“双减”细则,鲸媒体将持续关注各地政策的变化,和教培机构、家长与学生一起面对这场教育变革。
 
相关推荐:
 
下面为大家推荐几套国内外最热门的儿童英语书单,给新手爸妈们做个参考!
 
 
如果你在孩子书籍阅读上及英语启蒙有困惑,请加下方微信探讨交流!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