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阅读中成为一种习惯
时间:2019-08-26 11:32来源:互联网 作者:Charles 点击:
阅读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正向的,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一切的学习才会变得更主动、更积极和更热烈。
让孩子在阅读中成为一种习惯,下面就让爱贝小编来跟你说一下方法:
 
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可以进步,读书可以积淀。在这个略显浮躁的年代,孩子们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经常会有家长这样问:“老师,我家孩子的阅读理解不好,理解能力很弱,有没有什么办法提高?”所以父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家长们的判断依据,多半是孩子在阅读理解题的考试中表现不佳,很难答到点上,于是就认为,孩子的理解能力出了问题。请家长仔细回想一下,我们从来不会认为孩子在生活中的理解能力有问题,相反的,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很会见机行事。
 
 一、从细节处培养阅读主动性
 
孩子还不会认字的时候,我便陪着他翻一翻画册,告诉他这是什么,即使就这样灌灌耳音,也能为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较好的基础;晚上临睡前的“睡前故事”,不仅拉近了亲子距离,更为我的孩子爱上阅读奠定了基础。当孩子每天都能接触到书中的新事物,等他们长到一定年纪,不用你督促,他们也愿意翻开书汲取营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带着孩子去书店自行挑选喜爱的书籍,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应考,从概括力与表达力入手
 
概括能力,是指一个学生对身边事物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归纳、简要复述和总结能力。从小学到高中,对这能力的考核贯穿始终,可以说,凡是有语文阅读题的地方,便有语言概括能力的考核。概括能力的三个标准是:完整、简洁、准确。而我们中年级段的孩子,就单纯的解题而言,能提取文中有用的信息进行简要概括,阅读题便能答到点子上了。
 
表述能力,是指一个人是否能够组织自身语言,清晰明确而有条理地,用生动的语言来进行表述。阅读理解考试中的很多题,都需要学生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实际上都是对表述能力的考核。
 
三、榜样的力量不容小觑
 
俗话说得好:言传不如身教,对小孩子的教育更是如此。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模仿学习的过程。我和我的学生们有个约定:每天中午,我们一起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阅读,刚开始,部分孩子总坐不住,但当他抬头看到老师、同学在认真阅读时,他自然会不由自主地拿起书翻一翻,渐渐的,班级中已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在家里,如果父母爱读书,孩子自然也会爱上
 
 四、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孩子们有着好动、好奇心强、定力不够等特点,这是天性,作为家长,不宜过多、过严的加以控制。在上幼儿园甚至更小的时候,他们会因为好奇、没有耐心等一会去翻翻这本书,一会去看看那本书,在这个年龄阶段,我们不应该管制太多,磨灭了小孩子的兴趣。到了小学低年级,我们可以适当提出一些要求,比如在某段时间,让他能够完整地看完一本书、一个故事,并可以大概复述出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你对他的要求也可以适当做出调整,比如可以动笔写写读后感,亦或想到什么写什么,这都是不错的培养方法。
 
五、以尽可能多的形式为孩子提供阅读条件
 
在这个信息极度发达的年代,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纸质书本是非常不错的,但阅读的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为了让孩子接触新鲜事物,我还会让孩子在休息时进行听书、听新闻。阅读形式多样化对孩子的阅读习惯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是在于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另一方面更在于父母的陪伴与坚持。当我们注重了孩子学前到三年级的阅读,打好基础,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甚至进入大学再甚至他的人生的各种阶段,他都将受益无穷。
 
相关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下一篇:没有了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