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inners Science初探科学,除了英语还能学到更多
时间:2021-07-19 17:09来源:互联网 作者:毛线球的毛 点击:
美国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会布置孩子读一些Non-Fiction(非故事)类读物。其实阅读Non-Fiction的书籍还是有不少难度的,想比于Fiction(故事类)书籍来说来说,非故事类书籍的阅读难度更高,而且有时候也不是那么的有趣。

 美国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会布置孩子读一些Non-Fiction(非故事)类读物。其实阅读Non-Fiction的书籍还是有不少难度的,想比于Fiction(故事类)书籍来说来说,非故事类书籍的阅读难度更高,而且有时候也不是那么的有趣。

 
难归难,但是孩子是一定要多读非故事类书籍的,因为他们的Project作业,绝大多数都是围绕它们展开。
 
下面这张图就是憨憨Google Doc里放的作业,有地理、有人文、有科学,都是一篇篇的小论文。想要做这些作业,一定得需要孩子有大量的阅读,否则孩子完成起来是会很吃力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给孩子读很多Non-Fiction(非故事)书籍的原因,一来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面和训练阅读,二来就是很现实的理由——不读不行啊,否则娃怎么毕业啊 ...
 
我家书橱里塞满了很多科普书,如果想训练孩子的科普阅读入门的话,非常推荐一套Usborne出品的Beginner Science(初级科学)。
 
这套科普书最大的优点就是专门训练孩子科学英语的阅读能力,难度不算高,知识也很有趣,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英语和科学一并锻炼了,一举两得!
 
1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给憨憨读这套书的时候,恰好之前看过BBC的蓝色星球纪录片,BBC出品的纪录片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科普视频之一。这套《Usborne Beginners Science》就有点像BBC纪录片的味道,每一本书镜头不断地切换,每一个镜头角度和内容都紧紧跟着前面的内容。角度层层递进,内容环环相扣,给孩子一个全面而且不失深度的科普,不断激发孩子的思维。
 
我们以其中的《Planet Earth》(地球)这本书为例来介绍书本的架构。
 
每本书32页分成17个小节目录。讲解地球的第一个内容是“a place in space”。书里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超大广角的镜头,显示的是太阳系的8大行星。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在这张图里可以非常显眼的捕捉到它。
 
这张图告诉孩子,原来地球在宇宙中看起来是这个样子的。孩子不禁会想,那么把镜头拉近点,地球是什么样子呢?于是镜头收缩,来到地球上,从地球的表面看过去,有海洋、太阳、生物。
 
然后孩子又会想,地球表面知道了,那么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呢?紧接着就来到了地球的内部,将地球进行结构解剖,从内到外展示地球的组成:“core”地核、“mantle” 地幔、“crust”地壳。
 
介绍到这孩子就明白了,原来自己生活的地球竟然这么复杂,有这么多层结构。
 
在讲完分层结构后,书里紧接着告诉了孩子一个很震惊的知识:我们生活所在的地球表面其实是分成不同的版块,一直在运动的。这就是moving earth(地壳运动)。这些版块在移动的过程中会 “jam”(挤压)。
 
随后就用一张地震的照片告诉孩子,地壳的运动后,如果地面挤压,严重的情况下会挤成这样。
 
接着,再告诉孩子,刚才看到的照片只是小小的地壳运动,其实大规模的运动会形成山。
 
还会引起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后,周围的地面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接着就讲解地球的三大岩石种类:metamorphic rock变质岩、igneous rock岩浆岩、sedimentary rock沉积岩。
 
所以你看,这就是和BBC纪录片一样,一环套一环的环环相扣,一个知识点引入下一个知识点。这样的好处是,不断激发孩子的思维,讲到知识点A的时候,就会引发孩子思考思考知识点B,讲到B又会引发C,让孩子在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从而将这个主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比纯粹教孩子知识点ABC要好的多的多!这也是这套书最迷人的地方。
 
Beginners Science
2
 
细致讲解,图文并茂
 
我粉这套书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对每个知识点介绍得都很细致,好像知道孩子想什么一样,总能介绍孩子最想知道的东西。而且在介绍每个知识点的时候,经常是用图片吸引兴趣,用步骤进行科普,抽象文字结合具体图片,很容易理解。比如《Planet Earth》这本书介绍“dusty deserts”尘土飞扬的沙漠这个知识点时,就分了三步来完成讲解。
 
1、先列出一张精美的图片作为场景,介绍沙漠,反映撒哈拉大沙漠的雄伟壮观。
 
2、很多孩子会有这样的疑问:沙漠里是没有水的,可是沙漠里的绿洲是怎么回事呢?那么接下来书里面就会对沙漠绿洲这个孩子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深扒,用图像模拟的方式分1、2、3、4这四个步骤将绿洲形成的过程做讲解。
 
3、然后右上角还来一幅漫画,介绍沙漠的一个小插曲,那就是生活在沙漠中的各种动物。它们生活在地下,昼伏夜出。
 
再举个例子,比如《weather》这本书中, “electric skies”这个知识点时,先概括基本概念,既雷暴的发生是和“cumulonimbus”积雨云联系在一起的。
 
接着再分两大步骤讲解雷暴如何产生。
 
1、第一部分先介绍闪电形成的3个步骤:
 
首先积雨云内部包含有雨、雪、冰雹,这些东西在云里不停的上下运动。
 
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就使得云中产生了电荷,随后产生放电,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闪电了。
 
最后说这些闪电在释放时有时会击中地面的树、建筑等等。
 
2、第二部分就放了一张叉状闪电发生时的照片,非常震撼。除了用照片来对应前面的知识,还解释闪电常常伴随着雷声,并且平常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
 
你看,这就是这套书的特色,图文并茂,所有的知识点都配合图片呈现出来。原本枯燥的科普知识点瞬间生动了起来,激发孩子进一步阅读下去的欲望。
 
3
 
极好地训练科普英文
 
这本书对于孩子学习英语是极好的,科普类英语书有一个很大的特色是:句子的复杂度不高,但是单词却比较难。
 
我们看《sun, moon and stars》这本书中,介绍宇宙中的岩石的一页,它用了4个句子来讲岩石:
 
“There are lots of rocks drifting in space.”,这是第一句话
 
“Sometimes a rock crashes into the moon.”,这是第二句话
 
“The rock explodes and dust flies everywhere”,这是第三句话
 
“It makes a deep, bowl-shaped crater.”,这是第四句话
 
你看这4个句子,结构都非常简单,没有什么从句啊、时态啊等等复杂的语法,都是一般现在时的结构,孩子很好理解。但唯一的问题就是里面的单词有些复杂,比如说crater,这个单词很多孩子就不认识。
 
所以,你说科普英文书的阅读难度高吗?从某方面说高,因为有些单词孩子不认识;但从某方面说又不高,因为只要知道单词之后,句式比较简单,也很容易理解。
 
因此,学习科普英文书,单词量是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套书每一本后面都有一个glossary of words的页面,列出了书里面比较生僻的专业名词,而且这些生词都会有对应的英文解释。这里面的单词是要求孩子能够熟读甚至背诵的,只要掌握了这些单词,书里面的核心内容基本就能理解了。
 
比如看下面这种单词列表,前面说到的crater,这里就有解释“a hole on the Moon or a planet, made by a space rock hitting it”,原来是陨石砸出来的坑。
 
4
 
扩充孩子的知识面和眼界
 
这套书对于扩充孩子的知识面和眼界是非常有好处的,我陪憨憨读的时候,发现他不仅仅是被文中的图片所吸引,更是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兴趣。
 
比如《storms and hurricanes》(风暴和飓风)这本书的讲到“strange storms”的时候,小家伙就被书里那张所有的汽车、树被冻住的图片给深深吸引住了,我们平时根本看不到这样的场景,原来这就是一次ice storm(冰雪风暴)所带来的变化。
 
比如《living in space》这本书,介绍“a home in space”时,配的照片是巨大的宇宙空间站在太空的场景,这也是憨憨第一次看到太空站的全貌,他还跟我分析黑色的是太阳能板,可以给空间站提供能量的。你看,好的图片是可以激发孩子想象力的!
 
 
 
爱贝亲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