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可以习得的。只要一个人不聋不哑,都可以学会自己的语言。用正确的方式,自然也可以学会另一门语言。什么叫学习语言?非常简单,就是学会听说,听得懂、说得出,能够跟另一个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沟通交流。
不知道你有没有会说中文的外国朋友?即使没有,你也一定在电视节目里看到过一些外国友人,中文说得非常溜。如果你问问这样的外国友人,“你学中文几年了?”你得到的答案往往会让大部分中国人大吃一惊,因为他们经常会说,“大概2、3年吧。”
然后你再问问这些中文听说水平高超的外国友人,“那你会认中国字嘛?会写中国字嘛?”一般得到的回答都是,不怎么认字,更不会写字。你有没有仔细思考过,很多学中文的老外,2、3年就已经能上电视节目,跟主持人和观众侃侃而谈了。为什么老外只需要2、3年,就能跟中国人流畅地交流,毫无障碍?可中国人学英文,又是什么样?
你也许是70后、80后、或者90后,即使是从12岁才开始学英语的,到22岁大学毕业的时候也已经是10年之久,居然绝大部分人的学习结果是连交流目的都达不成,跟老外说英语可是一片车祸现场。中国人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名字,叫“哑巴英语”。要我说,中国人学的哪里是“哑巴英语”,分明是“聋哑英语”,不光是不会说,而是听不懂、也不会说。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外国人学中文的方式是对的,而我们学英文的方式是不对的。
学英语,学英语,到底学什么?
也许是因为语言这种东西太过让我们习以为常,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很多我们的习以为常其实都是错的。比如,学英语是应该先学字母嘛?
你也许会觉得这个问题莫名其妙,因为你理所应当觉得学英语就应该先学字母,因为你小时候就是这么学的,因为你周围的人都是这么学的;而你之所以是这么学的,你的老师从来都是这么教的,现在的很多老师依然还还这么教。但是,你仔细琢磨一下,学英语,真的应该从字母开始嘛?或者我换一个问题,你也许就明白了,语言和文字,是同一种东西嘛?
当然不是了。语言,说白了就是说话。说得专业一点,在不考虑聋哑人使用的手语的情况下,语言就是采用一套具有共同处理规则来进行表达的、以声音为传递方式的沟通指令。你可能很难想象,人类的语言已经有6-10万年的历史,以至于语言已经深深地反作用于我们的大脑,成为了一种人类本能。
所以,语言是可以习得的。只要一个人不聋不哑,都可以学会自己的语言。同理,用正确的方式,自然也可以学会另一门语言。什么叫学习语言?非常简单,就是学会听说,听得懂、说得出,能够跟另一个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沟通交流。
那文字又是什么?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化图像或符号。你可能也很难想象,相比于语言,人类的文字被发明得有多么晚,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只有6000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人类的祖先其实字文字被发明之前,好几万年一直都是文盲。
文字的历史太短暂了,它并不是人类的本能。什么叫学习文字?非常简单,文字对应的是读写技能,就是学会读写,能够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能够用写作进行书面表达。不难看出,读写技能是很难的,需要专门的学习才能获得,不上学,不专门教,很难掌握。每个小孩子,都是从出生开始要咿呀学语,大概到4岁的时候能够基本掌握母语语言,6岁时能够流利使用母语语言。此时,孩子已经能听会说,成为自己母语的文盲,该去上学,专门去学读写技能了。
同样的道理,要给孩子科学正确的英语启蒙,一样要先搞定听说,然后再过渡到读写。
顺序错,步步错
所以你看,老外学中文的时候,就非常好地遵循了先听说、后读写的学习顺序。但是中国人,却不知道为什么,从不遵循这个顺序去学习英语,以至于学了许多年,把全国的英语学习者都学成了“聋哑英语”。
也许你会说,先听说、后读写多慢啊,一起学不就省了一半的时间嘛?可真实情况却是,包括你在内的几代中国英语学习者,已经用自己的血泪史证明,语言和文字一起学,听说读写一起上,最终造就的就是“聋哑英语”。
比如大部分的中国英语教材,上来的第一课是:
A: How are you?
B: Fine, thank you, and you?
但是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不仅要会听、会说(别人问、自己答,或者自己问、别人答),还要会读(看到这两行英文,每个单词都要认识),还要求写(最起码是抄写)。刚才已经说了,听说的对象是语言,读写的对象是文字。可是我问你,小朋友在学英文之前,是英文的文盲嘛?没有,他们连英文的语言都不会呢,也就是听说都还不会呢,怎么能上来就学文字呢?
大脑负荷这么重,学得会嘛?
但凡教过孩子认字的爸爸妈妈都知道,什么样的字和词孩子学起来比较轻松?对,那些他们已经听说过,甚至是自己会说的词汇。为什么这样的字和词他们会觉得学着轻松?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学习这些字和词的音和意,只需要学习形就可以了。
什么样的字小朋友认起来特别费劲?对,那些他们没有听说过的词。在这个时候,小朋友不仅要先学会这些字和词的音和意(语言,也就是听说),还需要进而学习形(文字,也就是读写,先认、认完了理解然后还要抄)。这个学习链条显然比第一种要长得多,且由于一次性学习的内容密度大,不太容易记忆得深,也就容易忘。
比如,学认“漂亮”这个词的时候,小朋友就会觉得不太难,即使这2个字并不太好认,也不好写。但是“漂亮”这个词,是小朋友都听过,也都会在日常口语使用的词。但是,如果你要教小朋友认识“楚楚动人”这个词的时候,小朋友就会觉得很难,即使这4个字看起来似乎不难,但是这个词很多小朋友没有听说过,需要先记住这个词的发音,然后再去学认,这个学习链条是不是就长多了?
先听说、后读写,怎么做?
“先听说、后读写”这6个字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包含了两个非常深刻的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听说和读写不仅是不同的技能,而是指向了不同的学习对象。听说技能指向的学习对象是语言,读写技能指向的学习对象是文字。文字和语言是不同的东西。
所以,幼儿英语启蒙阶段,一上来就学认字母,一定是不对的。为什么?因为字母是语言还是文字?对,是文字。“先听说、后读写”这6个字包含的第二个意思也是一个顺序,就是在听说的学习中,听在前,说在后。在读写的学习中,读在前,写在后。
听说代表的对语言的学习,读写代表着对文字的学习。但是从另一个维度讲:听和读都是输入技能,是获取信息的方式;说和写都是输出技能,是表达信息的方式。无论是学习语言还是文字,一定是输入技能在前,输出技能在后。而输出的水平往往是由输入的质量决定的。
因此,科学的英语启蒙像学习任何学科一样,都要在不同的时期有一个重点,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孩子的英语启蒙阶段的前2年,也就是大概3-5岁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变成一个英语文盲,把听说搞定。字母的学习,并不是英语启蒙的开始。字母的学习过程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是非常复杂的,包括字母名、字母形,还有英语语言中很复杂的字母音,最好在听说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再循序渐进地进行。在5岁之前,可以开始进行阅读启蒙,但不要作为学习重点。
在孩子5-8岁的这个阶段,要把由听说到读写的这个过渡完成,让孩子能够实现独立阅读。
本期特价书籍Maisy小鼠波波点读绘本36册!!!爱贝亲子点读笔可以点读哦
亲子阅读选择的标准是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的的经典作品。这些绘本不仅色彩丰富、情节有趣,最主要十分吻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与需求,那些经典形象与有趣情节总会被孩子翻来覆去的回顾。
这次要推荐给大家的就是一套屡获大奖的英文原版绘本A Maisy Story Book小鼠波波。小鼠波波(Maisy)是一只可爱逗趣的小老鼠,她于1990年、在英国知名绘本作家Lucy Cousins笔下诞生,随后的若干年中,波波的故事被翻译成29种语言,在全球60多个国家出版,总销量超过2100万册。同时,波波的故事还被拍成动画片,成为了一只真正风靡全球的小老鼠。
获奖记录: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
☆1988 麦克米林奖 MacMillan
☆1989 意大利波隆那插画奖 Bologna Graphics Prize
☆1997 意大利波隆那图书奖 Bologna Ragazzi Non-fiction Prize
☆2002 英国史马提斯优良童书金牌奖 Smarties Book Prize Gold Award
☆2009 纽约时报年度**儿童图画书 the Best Illustrated Children’s Books of 2009
☆廖彩杏书单专题书单推荐
但凡注重给宝宝做英语启蒙的嘛嘛,对她肯定不陌生。小鼠波波是一只颜色鲜艳的可爱老鼠。她有老鼠的特征,比如她的耳朵、尾巴和胡子,也有和孩子一般的可爱的小手。她从不怕尝试新鲜事物,她喜欢玩乐器,骑脚踏车,到公园游戏,到花园里玩,还喜欢看书。
在小鼠波波的世界里,和她一起的,还有她的玩偶和动物朋友们:4岁的小鸡露露、8岁的鳄鱼查利、9岁的大象埃迪、6岁的松鼠乐乐,还有她最喜欢的熊猫玩偶。从1990年小鼠波波第一次以书的形式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以来,她和她的朋友们陆续出现在了各种各样的书里:故事书、贴纸书、纸板书、大翻页书、立体书……
他们的故事就是每个学前孩子的日常生活,不仅带领孩子们探索一些基础概念——颜色、数字、分类、配对等,还教会孩子们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交朋友、去游泳等。
就像美国《儿童文学期刊》说的:“Maisy的作品是大部分孩子与他们的父母日常生活经历的一次轻松再现。”
廖彩杏老师在她的130本书单(点击蓝字了解)中,也推荐过Maisy's的两本绘本。分别为《Maisy's Goes Camping》和《Maisy's Christmas Eve》。
小鼠波波Maisy系列绘本的作者是著名的插画家:Lucy Cousins(露西·卡森)。艺术世家、学霸、天才……用这些词语形容露西·卡曾斯丝毫不会过分。她的父母都是艺术家,从小就接受着来自家庭的熏陶。
1990年,她顺利毕业,取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视觉设计硕士学位。彼时的她年仅26岁,刚刚毕业就一举创造了这只人见人爱的小老鼠。
作为世界超人气儿童绘本作家,她的作品获奖无数,包括“雀巢聪明豆儿童图书奖”“英国图书信托基金会最佳图书奖”等。她的画作色彩饱满,线条大胆,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一下子就能够吸引孩子们的视线。露西·卡森是4个孩子的妈妈,这段经历带给她许多创作的灵感,帮助她了解孩子看世界的角度和方法。因此,露西.卡森非常了解孩子们在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需求,她的作品也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让孩子更为喜爱。
相关内容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