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教养,都是家庭素质教育的体现
时间:2020-11-11 11:36来源:互联网 作者:明非 点击:
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它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属于他律教化显现。礼貌是指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教养一般是指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它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特别指出,人若没有教养,便是家长老师的失职。
“教养”,在西方文化中写作“Manner”,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风度、生活方式、习惯等等。英国王太后曾说:“Manner”实际上是英国皇室存在的一个象征。“教养”在我们当今的文化中,更多被归类到“礼仪”“素质”“道德”一类
 
一、礼貌的品德是一种内隐的学习
 
      真诚是做人的第一个原则,在“真、善、美”中,真是第一个必要条件。
人一定要诚于中,方能形于外,若在家中对父母不礼貌,在外虽然暂时假装有礼,时间久了,马脚一定会露出来。品德是一种内隐的学习,补习不来的。任何人只有做自己才会快乐每天假装成自己不是的那种人,日子会过得很辛苦我在研究所时有一位英国教授,他的祖母高攀嫁入比自己阶级高的人家。他说他祖母一辈子不跟祖父出去应酬,因为怕她自己言语行为不得当,丢他祖父的脸。他说英国阶级分明,即使在二十世纪初,都还有明显的阶级之分,
 
成长话题,家庭教养
 
那么,怎么知道这个人是上层阶级的人呢?主要是看他的言语谈吐和举手投足的风度,而这是从小在家庭中的教养。他举撒切尔夫人为例,虽然她做到英国首相,念过最好的大学,但他们这些贵族后裔仍然能从她的言语之间,知道她是来自中产阶级的商人家庭。他的话让我很吃惊,原来父母在家中的行为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能左右孩子在外的行为。所以,父母不可以认为孩子在家中放肆,出外就会好。同时,父母是生养自己的人,对父母大小声、说话不礼貌,真是忘恩负义的行为。我父亲从不允许我们对长辈不礼貌,就算摆脸色也不准,他常说饮水思源,没有父母就没有今天的你。而“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若对父母不孝,也不可能对国家尽忠、对朋友有义。
 
二、 说谎需要动用更多的大脑资源
 
在实验上,我们看到人在说谎时,会比说真话时用到更多的大脑资源。因为说了谎话就必须继续说,才不会露出马脚,所以大脑要花很多的资源去记得你曾经对什么人讲过什么话。但是如果说实话,因为只有一个版本,就不必花脑力去记。人是比较喜欢说实话的,因为大脑很懒,它希望用最少的力气就可以过一天。我们也的确在实验中看到,大脑前额叶皮质在说真话和说假话时的血流量各有不同。所以人如果有选择,他会讲真话;通常是被逼急了,才会用谎话来脱身。但反社会人格的人是例外,他们说谎欺骗是家常便饭,毫不觉得内疚。实验发现,他们在所谓“道德的脑”这个大脑部位有缺失,所以把说谎欺骗视为稀松平常。
 
成长话题,家庭教养
 
三、称呼,展现的是孩子的教养
 
对人的称呼也是教养的一种,我父亲非常在意我们的应对进退,他很怕人家说“洪福增的女儿没有教养”。我母亲也会像Bubu老师的母亲一样,我们一做错事,就马上告诉我们为什么刚刚的行为是不对的。她教我们要谦称自己、恭称别人的礼仪,因为母亲生长在福州,福州为八闽之地,很讲究古礼,有教养的人都谦称自己为“奴”。所以,我对现在的人称呼自己的先生、太太为“老公、老婆”觉得很刺耳。两岸刚开放时,对内地人称自己太太为“夫人”更感到惊讶,因为那是对上级长官眷属的尊称。虽然不必谦虚到称自己的太太为“贱内、拙荆”,但称“夫人”又太不恰当。我倒觉得普通话的“牵手”很温馨,有那种白头偕老的感觉。父母亲不要小看称呼,它展现出的是你对孩子的教养。我们可以让孩子在家里随意一点,但是在外面一定要庄重,不然人家会以为你的孩子没有家教。但是不管在家或在外,核心的礼貌并不因此而有所不同,因为它是一种“诚于中,形于外”的表现,如果不是这样,那种礼貌就是虚伪。其实,越是亲近的人,礼貌才更重要,因为维持一份关系最重要的是“敬”。没有尊敬,关系不会长久,对父母更要敬,孔子说:“不敬,何以别乎?”
 
 
相关链接:
 
 
成长话题,家庭教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下一篇:没有了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