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会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发脾气,有时候,是因为孩子犯错,有时候是因为孩子拖拉,有时候是因为孩子犯浑,有时候是因为孩子太黏人,有时候是因为孩子不睡觉,有时候是因为孩子不起床,有时候是孩子不爱学习,有时候是孩子打碎东西……总之,孩子的很多行为都会瞬间点爆家长的心头之火,不发泄出来真的是憋的不行。那么,发脾气真的有效吗,孩子会就此改正吗,会养成早起早睡的习惯吗,会不乱放东西吗,会马上读书学习吗,会立刻变得懂事吗……
家庭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就没有家庭教育的基础。那么,发脾气肯定是危害家庭关系的行为,是不好的。那么,家长怎样才能不在孩子满前发脾气呢,如果不发脾气,又如何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教导孩子好好学习、生活呢?别着急,咱们一点一点地分析。
家庭管教经常陷入奇怪的惯性,比如,朝孩子怒吼一通之后,发现孩子的坏行为并没有改变,于是家长就会想,既然怒吼不行,下次就打一顿,打十下不行,那就打二十下。家长常常以为是自己的“力度”不够,其实是方向反了。我建议所有奉行“孩子就是要打一顿才记得住”的家长,请你们有好奇心和实验精神一些,来试试“给孩子犯错自我修改的机会”的方法,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宽容,多一些信任,多给孩子一些时间。
我知道,看着孩子犯了错误而不马上纠正、教训,其实是非常考验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但是,也请相信,孩子有自我纠错的能力,甚至,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自我纠错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享受这个过程的权利。有了这种心态的调整,自然也就减少了发脾气的源头。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好脾气的父母,他们的小孩常常乖得不需要动一个手指头,说一句重话。
第二个恶性循环是远期的。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很可能会带到孩子成人之后的家庭中去,恶劣相处模式变成了“代代相传”。所以,我们会看见,有些家族总是对孩子温言暖语,孩子也悄声细语知书达礼;有些家族则总是怒火万丈,每个人都气鼓鼓地充满负能量。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孩子第一个学习对象。孩子都不喜欢被训斥、打骂,但却没有选择的权利。所以他尽管感觉很受伤,但往往自己成年后也会深深相信“孩子不打不成器”,很可能会把这种恶劣的亲子沟通模式,从原生家庭,带到自己的新家庭,形成“家族传统”。
发脾气打骂不但无效,而且会伤害亲子关系。很多读者朋友告诉我,他们现在已经成年、为人父母了,老不愿跟自己的父母相处,一打电话就吵架,其实根源是在童年时代的创伤。而且,我相信很多父母在打骂完孩子之后非常内疚和难受——其实打骂和之后内疚耗的精气神,比其他耐心的方法更剧烈。
我建议父母永远不把发脾气打骂作为管教孩子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你的心才会打开,你的注意力自然就会转向寻找真正解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