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绘本:烟花阅读指导
时间:2019-11-21 18:55来源:互联网 作者:佩奇 点击:
我们往往更在乎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所以极力想把他塑造成别人心中“好孩子”的模样。不幸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可能忽略了孩子的个体感受,很可能正在削弱他们区别于别人的差异性。
今天我们的绘本故事《烟花》,大家都知道烟花—象征美好,但却短暂。每当看到烟花绚烂绽放的时刻,内心便会遐想万千。希望时间就此停住脚步,让美好的瞬间长一些,再长一些。生性天真烂漫的孩子遭遇烟花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起跟随佩奇看看邓正祺笔下的这只小狐狸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从前有一只狐狸。他有一个好朋友—獾。他们长得有点像。爱好也差不多。(吃玉米、看书)獾的话很多—“你吃太多会发胖。”“这种饮料你不能喝太多。”狐狸都觉得有道理。一天,村里来了个卖烟花的小贩,烟花是什么?他们从来没见过。“只要用火点燃引线,就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花”。于是,狐狸买了一个,獾也买了一个。小贩又拿出一个:“今天买二送一!”
 
 
狐狸美滋滋地找了个空旷的场地,点燃了自己的烟花……太漂亮了!大家都被吸引过来。而獾不愿意这样做,他认为:“这是我的花,我要自己看。”说着,獾进了帐篷。显然,这是行不通的。还剩下最后一个烟花,大家都眼巴巴的等着。
 
 
獾却认为,这是他和小狐狸两个人的烟花。不能给别人看。于是,他们开始寻找没有人的燃放场地。他们走啊,走啊……从白天走到黑夜……终于—这里真的没有别人了。獾满意的点燃烟花。两人感叹:哇,比白天还美!而且獾坚信:绝对没人看到。
 
 
狐狸和獾是好朋友,年龄相仿却性格迥异。这一对好朋友恰恰是生活中两种典型的孩子。一个多言,一个少语;一个引领,一个跟从;一个爱分享,一个自我意识强烈。
 
所以,理所当然,他们对待燃放烟花的做法截然不同。小狐狸单纯直接,烟花就是用来欣赏的,只要自己可以看到,就不介意别人跟他一起分享这份快乐。而獾则不同,在占有欲和控制欲的强烈刺激下,他更希望独自拥抱这份专属的美好。尽管收获了帐篷里的“惊喜”,獾还是拉起小狐狸的手,执着地寻找那块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净土”,并最终“得偿所愿”。
 
 
我们赞赏小狐狸的大方、爱分享,而其实这种行为首先是建立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基础上的。让自己获得愉悦的同时,才更加希望别人有着同样的体会和感受。那么对于獾的做法,我们更应该客观对待。獾花钱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认为应该独享,也无可厚非。而对于那个属于两个人共同拥有的“赠品”,他很清楚自己没有独享的权利,于是便拉起小狐狸一起分享,至于其他的“吃瓜群众”,他则拒绝分享。
 
我们往往更在乎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所以极力想把他塑造成别人心中“好孩子”的模样。不幸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可能忽略了孩子的个体感受,很可能正在削弱他们区别于别人的差异性。怎样观赏烟花,和谁一起观赏烟花,显然孩子可以自己做主。我认为狐狸和獾的做法都没有问题,只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而且,最终他们都收获了快乐,当然,也包括那些获得意外分享的人。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