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海 > 成长话题 > 亲子关系 >
学龄前孩子的心声:妈妈请不要做这10件事(2)
时间:2014-05-15 11:32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5. 从不蹲下来和我看蚂蚁搬家 一位台湾的畅销书作家说:女儿给了我又一次体验童心的机会。她号召妈妈蹲下身来,恢复儿童的本能,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从儿童的视角看过去,这世界有更美妙的细节,这是我们成年人无

5. 从不蹲下来和我看蚂蚁搬家
 
一位台湾的畅销书作家说:女儿给了我又一次体验童心的机会。她号召妈妈蹲下身来,恢复儿童的本能,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从儿童的视角看过去,这世界有更美妙的细节,这是我们成年人无法体会到的。”
 
所以,不要讥笑某些妈妈与几岁的儿女一样穿卡通套头衫,伏在草丛里捉蚱蜢,或者为风筝的缠绕大呼小叫,这都是童心未泯的表现。儿童心目中最无趣的妈妈,就是你唤她来看肥皂泡上的彩虹,或者来看搬家的蚂蚁军团,她瞄一眼,就很淡漠地说:“你怎么老关注这种没意思的东西?你的钢琴弹了没有?英语磁带听了没有?”
 
爱贝小编建议:童心已泯的妈妈往往得不到孩子的真心奖赏—往往,是你跟孩子趴在草丛里玩累了以后,孩子会带你去看一个他的“秘密花园”,一个只有他和几个小伙伴知道的地方。他们,常常来这里互诉烦恼和心事。他把妈妈带到这里,表明他已将你视作最贴心的“哥们”,他愿意对你说一说“私房话”了。与孩子在一起尽兴玩耍,是做妈妈的打开孩子心扉的重要途径,就像阿里巴巴的山洞一样,你念对“咒语”,孩子的心门才会訇然而开。
 
6.太喜欢看长篇电视肥皂剧
 
7岁的肖欢说,她最讨厌妈妈看长篇肥皂剧,每部片子都长达40到100集,妈妈一看上瘾就不跟她玩了:“有一次我们去嘉年华主题游乐园,玩到晚上七点钟我还不肯走,妈妈就大发脾气。等我答应马上回家,妈妈又主动说要送我两个漂亮的陶瓷娃娃做礼物。我知道,妈妈转怒为喜,不过是她马上又可以回去看连续剧罢了。我真的很伤心,难道妈妈把看电视看得比我还重要?”肖欢说,她最开心的日子就是家里停电:“上次停电两小时,妈妈不得不点蜡烛,教我们在墙上玩手影游戏。”肖欢从此希望“再停一次电”,令她失望的是,停电的机会却再也不来了。
 
爱贝小编建议:超级电视迷妈妈总以为自己在家呆的时间够长,对孩子的起居照料也够多,然而,除此之外呢?妈妈对着电视度过居家的分分秒秒,对孩子而言,她等于人在心不在。
 
因此建议一家人每周至少应设置两天“关电视日”,一家人共同阅读、交谈或游戏;平日开电视时,最好只开一台电视机,妈妈应选择电视节目和孩子一起看,也可以带孩子看马戏、魔术、音乐类的电视,与孩子交流对电视节目的看法,从而把看电视的活动演化为亲子沟通的平台。
 
7.绝对不肯吃一点点亏
 
小雨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活动课上,被后面的纤纤从滑梯上推下,擦破了额头。事后,老师们轮番找“肇事”的小纤纤谈话,又令他对小雨道歉,纤纤父母知晓后又再三来探望小雨,表示如果要上医院检查,一切费用他们来付。本来也就是一场虚惊,小雨头上贴了一片邦迪创可贴,已经止血止疼,结果,次日被前来接孩子的小雨的妈妈知道后,非要带孩子去医院做全身检查不可,对于小雨“我跟纤纤是好朋友,我们已经和好了”、“我不想去医院打针”,小雨妈妈横眉立目道:“这个时候不检查,以后出了毛病谁负责?”又言,“摔了我的宝贝,就这样不声不响地完事啦?”
 
小雨被妈妈拉着,去儿童医院转了半个楼,开了一大堆化验检查的单子,纤纤父母陪着,双方的态度愈来愈微妙起来。这其中的尴尬,连6岁的小雨也看出来了,出门时,她终于低低地抱怨:“妈妈你真丢人!”小雨妈妈有些摸不着头脑:谁丢人啦?理不是在咱们这边吗?
 
爱贝小编建议:在我们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我中心、越来越不懂得“宽忍”二字的时候,我们先要检讨自己:作为妈妈,我们给予孩子“有容为大”的身教了么?很多妈妈,从小教育孩子要“寸土不让”,要“得理不饶人”,从根本上说,是将“敢于竞争”与利益上的争抢相混淆了,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是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的孩子,将来即便有一技之长,因为人的刻薄自私,也很难获得团队的认可,最终也难有大的出息。为何不对孩子间的些微摩擦一笑了之?放手由孩子自己去处理伙伴间的矛盾,对其未来的人际交往能力,将有莫大的益处。
 
8.希望我的朋友都是优等生
 
7岁的肖云这样描绘她的妈妈:“妈妈总希望我的朋友都是十项全能的优等生,会弹钢琴、会游泳、会打羽毛球、绘画比赛也得过优胜奖……当妈妈发现我最好的朋友只是一个中等生时,她失望极了。”如果肖云长到15岁,她的妈妈仍没有改变的话,她会说:“妈妈是个功利心太强的人,所以,我交了什么样的朋友都不会告诉她。”这种沟通大堵塞,难道是妈妈们期待的吗?
 
爱贝小编建议:功利心较强的妈妈都希望孩子能交到“榜样朋友”,认为只有交到的朋友强于孩子,孩子才能从朋友处有所获得。这样去理解“朋友”二字未免过于狭窄,想一想你交往的朋友都在学历或仕途上强于你吗?一个有意思的朋友,可能是以他的善解人意、他的诙谐风趣打动我们,孩子也一样。
 
9.对我朋友比对我还亲热
 
在家中开过一次生日party后,5岁的阳阳再不肯邀集同班小朋友来开圣诞party了,因为,“上次妈妈切蛋糕把最小的一块给了我。”“拍了三十几张照片,只给我拍了两张。”事隔几个月,阳阳提起妈妈的“不公平”,眼泪又在眼眶中打转,妈妈说,那是待客的礼貌,又说阳阳小气,是“小儿科科长”,阳阳竟捂着耳朵尖叫起来,“反正我再也不要人来家玩了,别的小孩子一来,人家就成了太阳,妈妈专门围着人家转……我讨厌妈妈!”
 
爱贝小编建议:把最亲的妈妈视为自己的“专利品”,不允许妈妈对别人表现出亲密(包括爸爸),是幼童的特有心理,这种“霸道”的心态,事实上是幼童心理上构筑安全感的一种方式,妈妈不必为此感到过分忧虑。过了2岁到5岁这一阶段,从6岁起,随着儿童交往圈的扩大,及情感寄托的多元化,他会逐渐学会与身边的人分享妈妈的关怀,他的妒意,也不会如小时那么激烈了。
 
10.太胖的妈妈,或者,不修边幅的妈妈
 
4岁的贝贝每天都要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她会问爸爸:“妈妈这么胖,你为什么还要跟她结婚?”爸爸妈妈面面相觑,都不晓得这小丫头的鬼脑子里在想什么;又比如出门之前,贝贝会提醒妈妈:“妈妈你为什么不搽口红,不染头发?你为什么总穿牛仔裤而不穿裙子?噢,我知道了,你一定是不想被人看到你的大胖腿。”妈妈羞得脸通红,背地里对爸爸说:“是不是只有美女帅哥才配做贝贝的爸妈?我还没老,女儿居然就嫌我丑?
 
爱贝小编建议:儿童的认知还未成熟到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以貌取人”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儿童普遍希望妈妈有卷曲的长发、穿裙子、化淡妆,被小伙伴们称羡,这与儿童对妈妈的感情无关。所以,不妨对孩子的挑剔一笑了之,碰上你心情好,也可以征询他们的意见:“你希望妈妈穿什么颜色的裙子?”或者“妈妈喝减肥茶也可以,但很可能没有力气抱你,你乐意么?”如果你有度量按照孩子的意愿改变自己,亲子之间的气氛会更融洽,孩子反过来也可能按照爸妈的意愿,来改变自己的习惯。这不是坏事。
 
相关链接: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