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海 > 成长话题 > 亲子关系 >
父母跟小学孩子沟通有技巧
时间:2013-06-28 11:45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六七岁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父母发现越来越难和孩子聊到一起,经常不知道如何同孩子交流。其实小编认为跟孩子交流有技巧,只要掌握了,亲子沟通不成问题。

六七岁的孩子开始进入生活作息规律的小学了,他的生活世界变大,视野也随之变得更开阔。父母会发现孩子变得更有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而且越来越不喜欢父母唠叨。小编身边这样的家长就很多,经常不知道怎么才能跟自己的孩子交流,还说以前这样的事情只发生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但是现在随着孩子的心智成熟的越来越早,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就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交流。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父母和孩子交流更加顺畅呢?其实小编认为亲子沟通是非常需要技巧的,只要掌握了方法,爸爸妈妈就能很好跟孩子谈天说地。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举例说明吧。我用孩子对父母说“同学都不喜欢我”举例,来说明反映式倾听的技巧,父母可参考并依情形交互和改变顺序来使用(不要一直使用单一技巧)。

1.肢体语言的表达。如眼神注视、上身向前倾、拥抱、点头等。

2.重述孩子的话。如:“同学都不喜欢你?”(重述通常以问号收尾)或者“不喜欢你?”(只重述几个关键词)

3.用自己了解的意思,猜测和修改孩子的话。如:“你的意思是有人不理你?”或者“你觉得你在学校没有朋友?”

4.请孩子说明经过。如:“发生什么事了?”或“你是怎么知道同学不喜欢你的?”

5.引导孩子继续说。如:“然后呢?”“你可不可以说得更清楚一点儿?”同时,在孩子叙述的过程中,可以给予一些简单的反应,如“嗯”或“我了解”等。

6.帮助孩子整理所说的。如在孩子说一大堆话后,抓住重点说:“你是说和其他两个同学一起做实验,他们都不听你的意见,而且还笑你。然后呢?”(再继续引导)

在运用反映式倾听的技巧时,有一个重要的精神就是同理心。所谓“同理心”是父母假设自己如果是孩子的话,试着“感同身受”他的想法及感受。以下以孩子放学回家,向父母报告说“今天在学校被老师处罚”的情形为例,来说明运用同理心的三个步骤:

1.反映孩子的想法或感受。如说:“你被老师处罚了,看起来很难过的样子?”或“你感到很丢脸?”此时最忌讳追问“为什么”或下判断“你一定做错了什么”。

2.接纳孩子的想法或感受。如说:“我了解你的难过……”“我知道你感到丢脸……”接纳并不表示赞同,父母可以不认同孩子的行为,但无须批评孩子个人。如“你真活该!”或“你该被处罚!”

3.与孩子讨论改进之道,这个步骤要放在最后,尤其要让孩子倾诉完毕或情绪平稳之后。如说:“你想一想有什么方法不再被处罚?”或“让我们一起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进步?”此时是与孩子讨论一些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可能的结果的最佳时机。

对于学龄期的儿童来说,“我”的信息仍然是重要的沟通方式。不过,除了前述学龄前儿童期的三步骤:描述具体事实、表达自己感受及说明理由或原因之外,还可以加上第四个步骤,表达希望或期待。例如:“我希望你能打电话告诉我有事会晚点回家。”或“如果你能在十点以前做完功课,我会很高兴!”

此外,面对这个时期的孩子,若父母们仍沿用学龄前儿童期使用的有限度选择的方法,也许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父母提供的两三个选择可能无法让他满意,他可能有其他不同的想法或感觉。所以,父母必须把有限度选择转变为更开放式的沟通。例如,你可以说:“你有什么想法吗?”或“你的感觉是……”或“除了我提议的,你有不同的意见吗?”如果孩子的表达适当,父母自然欣喜孩子长大懂事。如果表达不当,也不必心急,因为只要让孩子有表达意见的机会,孩子也会乐于分享父母的想法。这不正是他学习将来如何与别人相处的重要方法吗?知道了这些方法,小编相信,您就能和你家的孩子更好的交流了,要不从今天孩子回家就试试看吧!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