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海 > 成长话题 > 家庭教养 >
独生子女模式下的家庭教育误区
时间:2014-05-15 17:48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家长视子女为私有财产,爱怎样就怎样,信奉“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严加管制,强迫教育,动辙就体罚子女,讽刺、挖苦、殴打、断食,不择部位,不择手段,不仅伤害子女的自尊心,还容易致伤、致残、致死。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施行多年,虽然今年已开始放开“单独二孩”的政策,但是目前的家庭模式仍以独生子女为主,不免存在家庭教育误区
 
一些家庭的规模在缩小,多生子女家庭教育向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转变,这给中国的家庭教育带来三大变化:
 
一是家长的心态变了,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使家长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四过”:过高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多的呵护、过分的保护。
 
二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变了,由“儿童世界”转化为“成人世界”,家长对子女的压力在加大,子女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在加重,同时子女与家长之间的错位可能性也在增大。
 
三是孩子的生活内容变了。今天的孩子是在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被称为“电视儿童”。住房面积大了,子女与父母沟通的时间却越来越少,甚至于子女向家长关闭了心灵的大门,形成不健康的心理,使家庭教育出现了诸多误区。
 
 
独生子女模式下的家庭教育误区
 
 
误区之一:内容上枯燥单一
 
目前的家庭教育内容往往是单一的、狭窄的、枯燥乏味的。有的家长为了让子女早日成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确定了发展方向,让孩子专攻某一方面的技艺,如音乐、绘画、书法等等,其它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则弃之不顾。
 
误区之二:考试高分就是一切
 
家庭教育观念是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基本认识,它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传统的因素外,还受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普遍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强调选拔功能,始终把应试与升学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个性差异,力求锻造“驯服听话、考试高分”的标准件。
 
误区之三:方式上简单粗暴
 
家庭教育在方式上存在着简单粗暴现象,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
 
1、放任型。这种教育方式表现为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些家长甚至常常拿自己的童年与子女的现在作比较,其实,过度的放任与娇宠没有什么两样。
 
2、专制型。该教育方式则源于父母的自私或自以为是的心理。家长视子女为私有财产,爱怎样就怎样,信奉“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严加管制,强迫教育,动辙就体罚子女,讽刺、挖苦、殴打、断食,不择部位,不择手段,不仅伤害子女的自尊心,还容易致伤、致残、致死。
 
3、娇宠型。这种教育方式主要源于父母溺爱子女,将孩子捧在手里,含在口中,以免外来的侵害;对子女的要求有求必应,要什么就给什么,不让子女受一点委屈,久而久之,就会大大助长子女的贪欲。
 
4、攀比型。作为家长不顾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盲目地和人家的孩子攀比,当着自己孩子的面,专挑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比,其结果是过多的埋怨、批评、侮辱、体罚,子女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在家长简单的“攀比型”教育中丧失殆尽,造成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不和,压抑子女的个性和聪明才智,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相关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