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海 > 成长话题 > 成长话题 >
为什么中国孩子没有创造力?
时间:2015-11-04 19:05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没有创造力的孩子注定平庸,因为创造力是人才与庸才的分水岭。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去哪里了?中国孩子不是没有创造力,而是被成人一点点扼杀掉了。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没有创造力的孩子注定平庸,因为创造力是人才与庸才的分水岭。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去哪里了?中国孩子不是没有创造力,而是被成人一点点扼杀掉了。
 
“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见《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88页)中国孩子创造力的缺失与所受到的教育密切相关,即应试教育压抑甚至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应试教育是怎样抑制孩子的创造力的?第一,应试教育是标准式教育。一切都要按标准答案或固定的模式来,最后发展到每种类型的题目都有固定的答案模式或模板,包括作文这样高度个性化的题目也不能逃脱。
 
为什么中国孩子没有创造力?
 
第二,应试教育是结论式教育,即强调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学生有问题,马上就给你一个正确结论。学生只需要记住这个结论即可,但这个结论到底是怎么来的,即为什么是这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第三,应试教育是接受式教育。学生就像一个容器,只需要往里面装知识,最后知识都不是了,是装答案。一味地被动接受,而没有对装进去的东西进行再思考。学生的大脑里装了各种各样的零碎知识或答案,但却不能进一步相互作用产生新东西。
 
第四,应试教育是权威式教育。这个权威表现在权威专家编写的在权威教材上,教师是权威教材的实施者,自然也化身为权威人物。面对权威,学生只能顶礼膜拜之,而不能有一点质疑的声音,批判权威就更不可能了。
 
标准、结论、接受、权威,所有这些都是反创造力的东西。当然,它们会一起作用限制甚至扼杀掉孩子的创造力。所以说,中国孩子的创造力是被反创造力的应试教育磨损掉了。
正因为学校应试教育的强大作用,家庭教育也深受其害,变成了反创造力的帮凶。因为家庭教育从来不是独立的,而是受制于学校教育的。所以,要把中国孩子的创造力找回来,必须改革应试教育,剔除其反创造力的成分。只有这样,学校和家庭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下一代。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