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海 > 成长话题 > 成长话题 >
引入台湾国学教材 中学课堂开讲儒家经典
时间:2013-09-26 08:44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我国台湾地区从1954年起在高中课程中安排 《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科目,内容主要涵盖传统儒家的经典“四书”。中华书局经过调研与论证,认为原教材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内容。

两岸高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交流研讨会上海专场昨天在复旦附中举行,一套由中华书局引自台湾,并组织大陆学者、高中一线教师改编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教材》(高中版)正式亮相。原教材总审定董金裕表示,“推广经典文本教材,是希望能够透过文字,把祖先的智慧传递下去。”本学期起,这套教材率先进入复旦附中、光明中学、金山中学课堂。

“六十岁”教材传承文脉
我国台湾地区从1954年起在高中课程中安排 《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科目,内容主要涵盖传统儒家的经典“四书”。中华书局经过调研与论证,认为原教材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内容,具有跨越海峡的共通性与跨越时代的普适性,原课程在台湾地区几十年的教学历史所积淀下的丰富经验对于大陆高中教学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中华书局与教材总审定董金裕教授、教材出版方台湾康熹文化进行了版权合作,在原版基础上,结合大陆最前沿的国学研究和最一线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术修订,最终定名为《中华文化基础教材》正式出版。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市语文学会原副会长柳泽泉说:“传承中华文化经典的主阵地应该是中小学,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套中华文化基础教材是很好的载体。”
“引进版”精修接地气
记者昨天在复旦附中翻阅《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发现,其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面向高中学生进行分类讲解,分为22个单元,共计选入《论语》168章、《孟子》50章、《大学》4章、《中庸》4章。据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主任祝安顺介绍,改编教材与原教材在内容和体例方面基本一致。在经典文本的选择上基本遵照原教材,在经典解析方面则进行了修订,并增添了部分学术前沿的成果。同时也在内容体例上进行了特色编排。如教材中每个单元前面均附有“引言”,后面则设有“问题与讨论”,在全书的各章之下,还都列有“章旨”“注释”“解读”“相关名言”等内容,大部分单元后还列有“今人今事”与“历届大考试题”。同时辅之以部分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试题,拓宽学生视野。
清华大学教授钱逊表示,传统文化教材需适应现代社会、学术思想和学生状况,“这件事情如果能做好,会为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正式纳入课程体系、纳入体制,提供一个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传统文化助心灵成长
目前,沪上已有三所高中成为《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的试点学校,分别是复旦附中、光明中学和上海金山中学。本学期起,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就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各挑一个班级,试点使用《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篇目。每班36人,每两周一个周日的下午至晚上授课。目前,该套教材以选修课的形式进入课堂。
复旦附中特级语文教师黄荣华也在自己所执教的班级、年级对高一高二学生进行《论语》课外自主学习指导,刚开始,很多学生表示“看不懂”、“很枯燥”、“特别难”,坚持一年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这项课外自主学习任务,并继续参加第二年的学习。“多年跟踪调查发现,系统学习过《论语》的学生在心理上成长更快、更成熟。”黄荣华告诉记者,在学生习作中,很多学生都会恰如其分地引用《论语》的片段、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通过系统的古典文化的学习,部分学生的言行也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最近,黄老师还收到一位母亲的感谢短信,原来,她的先生意外摔跤后,高二的儿子将学到的传统孝道融入生活之中,放弃休息时间,一直陪伴、照料父亲的起居饮食,让家人感动不已。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张鹏举表示:“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读经典,就是要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