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海 > 妈妈百事通 > 入园通 >
孩子入园哭闹家长怎么配合老师教育
时间:2014-09-10 17:51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孩子入园哭闹家长怎么配合老师教育,“刚上三天就哭闹越来越严重,该怎么办啊?”这是“新”爸妈们吐槽最多的,希望能有好方法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摆脱每天一大早在幼儿园门口撕扯哭闹的揪心场面。
孩子入园哭闹说起来也算是一件比较平常的事情了,很多孩子在一开始进入幼儿园的时候都会出现哭闹、害怕等一些症状。爱贝小编建议:孩子出现哭闹说到底还是孩子没有完全的适应幼儿园,那么,这时候家长该怎么配合老师进行教育呢?
 
“刚上三天就哭闹越来越严重,该怎么办啊?”这是“新”爸妈们吐槽最多的,希望能有好方法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摆脱每天一大早在幼儿园门口撕扯哭闹的揪心场面。而分享群中有过“磨难”经历的超级爸妈们,也大方传教,为“新”爸妈们支招。当然,爱贝小编也很操心这事,随即采访多位资深幼教专家,总结出几种典型,希望能让“新”爸妈们有所借鉴。
 
孩子入园哭闹家长怎么配合老师教育
 
不停哭型
入园前的亲子活动,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玩得都很开心,但是离开爸妈开始上幼儿园,他们会觉得害怕、不安全,所以从爸妈离开幼儿园那一刻起,就开始不停地哭,这样的情景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月有余。
 
老师做法:
对这种小朋友,老师应该首先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玩一些玩具,告诉他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告诉他爸妈来接他的具体时间。其次,多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增强他的安全感。
 
给家长的建议:
2-3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反应,孩子白天在幼儿园哭得太多,晚上回到家一定要让他多喝一些淡盐水补充体力,还要让孩子早睡早起,睡足9-10个小时。
 
几天后才哭型
小朋友好奇心重,在幼儿园看到很多家里没有的东西,立刻产生了兴趣,去幼儿园的前几天很高兴,不哭不闹,也不嚷着叫爸爸妈妈来接,但过了几天,当他熟悉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知道自己要每天重复时,就会厌烦,开始用大哭表示自己的不满。
 
这类小朋友怀有对新环境的向往心态,他们性格大多活泼开朗,喜欢刺激的事物。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去介绍在幼儿园里他还不知道的事物,比如带他去别的班级看看,告诉他哥哥姐姐们都在做什么。
 
给家长的建议:
如果宝宝对幼儿园生活没兴趣了,想回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家长可以在最初一段时间,让孩子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起一个间接情感寄托的作用,为孩子接受陌生的环境和老师成为伙伴起到熟悉、温暖的情感安慰作用。
 
又哭又闹型
这种小朋友又哭又闹,还把幼儿园的玩具扔得乱七八糟,吃饭的时候故意把饭弄在衣服和桌子上,打人、咬人、在地上打滚,时不时地开门就要往外跑。
 
这类小朋友性格比较外向,他们喜欢把不高兴发泄在外界环境上面,对这类小朋友,主要以讲道理为主,让小朋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注意多给他爱的关怀。
 
给家长的建议:
家长平时在家里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让他学会一些简单的规则。另外,音乐是抚平小朋友心灵的方法,在家里可以放些轻松欢快的歌曲给孩子听对治疗孩子暴躁情绪有积极作用。
 
心里默默流泪型
和家长交流的时候,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家很开朗,什么都说,什么都乐意去做。但是老师却发现他们在幼儿园里不说话,坐在角落里呆呆地什么都不愿意做。
 
这类小朋友表面看上去没有哭,但是心里却在默默地流泪。老师要多和他聊天、玩耍,建立感情,让他消除恐惧感,慢慢熟悉幼儿园生活,从心底尽快信任老师。这类孩子甚至比其他类型的孩子更加需要爱。
 
给家长的建议:
在老师试图打开孩子心扉的同时,家长可以每天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多跟老师交流,让孩子看到这样的亲切场面,帮助老师和孩子尽快建立起感情。
 
宝宝上幼儿园后脾气变大又爱哭怎么办?
不少家长表示他们的宝宝最近入园一周以来,脾气变大并且时常爱哭爱闹,情绪波动较大,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据了解,刚入园的宝宝脾气变大,娇气爱哭属于正常现象。家长不要着急、生气。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要正确对待,既不能觉得孩子在幼儿园中受了委屈,对孩子溺爱;也不能以武力解决问题。其实这是孩子的一种宣泄。在家里,孩子随心所欲,到了幼儿园,肯定不如在家那样自由。我们允许孩子将心中的委屈发泄出来,可提供孩子一些软的面垫、报纸等物品,孩子可以踢、打、撕,以此来减轻宝宝的心理压力。当然,对于宝宝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还是要拒绝的。
 
此外,在送宝宝入园后,面对宝宝在校门口哭闹的情况,家长一定要狠得下心来。切不可将宝宝交到了老师手中离开后还“一步三回头”,这样会加剧宝宝能够挽回爸爸妈妈的期待心理,而哭闹更为严重。
 
爱贝小编建议,为了减轻新入园宝宝的分离焦虑,在孩子初入园时,可以从家拿一两个孩子喜欢的玩具或是爸爸妈妈与孩子的合影照片,带到幼儿园里,这样可以减轻孩子因为与家长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感,使幼儿的心理得到一些满足。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