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北京 > 成长话题 > 成长话题 >
人大回应汉语改选修质疑:不等于弱化母语教育
时间:2013-11-13 09:12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洪大用称,大学汉语课改是该校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的内容之一,其实,还有一系列配套措施,“因为母语教育不只是一门课程能够承担的。”学校已初步确定,将改革后的大学汉语课纳入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由一门课变为几门课。

 近日,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改为选修课,引发争议。昨日,该校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这是该校2013级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一环,并辅以系统配套改革,“并不等于弱化母语教育。”

“大学汉语课改是为了强化母语教育”
针对此次课改,有人质疑“是否会弱化母语教育”。“母语教育不只是大学语文,将大学汉语转为选修课,并不等于弱化母语教育。”昨日,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洪大用回应称,调研显示,大学汉语课程存在定位不清晰、师资不均衡等缺陷。
洪大用表示,对大学汉语进行课改,是为了强化大学母语教育,且以加强能力、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为主要目的。
洪大用称,大学汉语课改是该校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的内容之一,其实,还有一系列配套措施,“因为母语教育不只是一门课程能够承担的。”学校已初步确定,将改革后的大学汉语课纳入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由一门课变为几门课。
校方要求学生至少阅读20本课外经典
自2009年起,人大已开设37门通识教育大讲堂选修课,规定学生必须修够其中4个学分,而为了加强母语教育,人大还开设51门原著原典选读课程群,包括《诗经》、《红楼梦》、《道德经》等,要求学生选修其中2个学分。
 
人大回应汉语改选修质疑:不等于弱化母语教育
 
然而,大学汉语只是其中一部分,如学生不选修,如何保证其母语能力?
洪大用称,校方已要求全校学生必须在课外阅读至少20本文化经典,并建设分类指导的基础技能强化类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技能。
此外,人大还将组织阎连科、刘震云等文学院作家群开设“作家谈写作”系列公开讲座,并建设“大学生写作指导中心”,由专业老师开展个性化写作指导。
背景
课改涉及多门必修课
洪大用介绍,2013级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课改,不仅涉及大学汉语,还包括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
其中,大学英语将有2个学分的口语教学,以达到强化口语交流的目的,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在保持原学分的基础上,重视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以强化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此外,校方还将必修课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的学分,由6个降为4个。
 
相关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