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成长话题 > 成长烦恼 >
家长用物质刺激孩子做事好吗
时间:2014-08-01 15:14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家长用物质刺激孩子做事好吗,这种激励模式的导向,是以获取物质奖励为根本目的,我们知道,人的贪欲之心永无止境,无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了多少物质上的奖励,都不会得到满足。
相信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用物质来刺激孩子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做事就用物质条件来诱导孩子。爱贝小编建议:家长用物质刺激孩子是不正确的,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一旦物质刺激成为了家庭教育中主要的激励手段时,孩子便会在心理上出现畸变。
 
这种激励模式的导向,是以获取物质奖励为根本目的,我们知道,人的贪欲之心永无止境,无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了多少物质上的奖励,都不会得到满足。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奖励中,孩子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心理上的阶梯效应就此出现:满足了低层次的欲望后,又产生了高层次的欲望。
 
家长用物质刺激孩子做事好吗
 
质激励模式之所以会导致以阶梯效应为表征的心理状态,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财富的意志在隐隐作怪。
 
财富能够让拥有者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当我们的孩子从家长那里获得金钱,并按照自己的意志将其消费掉的时候,其精神层面就得到了莫大的快感,以实物为奖品的物质刺激也是一样,然而这种以消费换取的快感,并不具备长效的刺激机制──当孩子完成了消费之后,满足的感觉很快就会消失。
 
根据生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人脑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区域,当我们的活动恰好对这一区域产生刺激的时候,脑中就会分泌出一种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一物质恰恰构成了快感的原发动力。
 
然而,这种物质并不稳定,在人体内只能存留极短暂的时间,之后就会被分解,当我们希望体验新一轮的快感时,就必须要再度对脑中的这个区域进行刺激,如此反复,永无休止。
 
从这个结果上来看,这样的刺激机制与网络游戏、酒精、尼古丁甚至于毒品并无不同,它们同样具有短暂性、重复性、递增性的特点。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在物质刺激的奖励机制下,当一个孩子完成了家长所设定的目标,得到了家长所允诺的奖励之后,往往会表现出精神上的愉悦,然而往往仅过了几天,这种愉悦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这种时候,我们的家长所能够做的,就是再为其设定新的目标,用更高层面的物质刺激来点燃孩子新的兴奋点。
 
如同吸食毒品一样,同样剂量的刺激,是无法在多次使用后达到原有效用的,唯一的办法是不断加大剂量;同等程度的物质刺激,对孩子日益膨胀的欲望来说,也无法起到原有的激励效应,为此,家长就必须不断提高物质刺激的含金量。
 
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来说,能够为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是有限的,总有一天,孩子的欲望会膨胀到一个令家长难以为继的高度,其最终的结果是,家长再也没有能力来满足这种要求,也就自然无法兑现对孩子的承诺。
 
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所带来的势必是家庭教育中的重大挫折。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