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成长话题 > 成长烦恼 >
孩子为何一直无法独立起来
时间:2014-08-01 14:37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孩子为何一直无法独立起来,有人曾对某小学的学生做过调查:遇到困难怎么办?97%的小学生回答:找父母和老师。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其弱点暴露得更为明显。
独立是所有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但是很多孩子就不让家长放心,长期以来就是没法独立起来。爱贝小编建议:对于那些一直没法摆脱家长的阴影肚子生活的孩子,家长需要了解孩子无法独立的真正原因。
 
有人曾对某小学的学生做过调查:遇到困难怎么办?97%的小学生回答:找父母和老师。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其弱点暴露得更为明显。国内外的评论认为:中国学生考试成绩很优秀,可动手操作、实验能力则明显不足。“高分低能”是对这一现象的概括。由此可知,中国孩子的致命弱点在于没有自主性、依赖性强。是谁剪掉了孩子独立成长的翅膀?是谁让孩子丧失了自我实践的机会?“蜡烛包”式的养育有什么危害?孩子的独立性该怎样培养?家庭教育应该如何去做?
 
孩子为何一直无法独立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或者看到很多中大班的幼儿不会自己穿衣服、扣纽扣;不会自己整理玩具、收拾书包;不会和同伴沟通交流;小班幼儿不会自己洗脸、吃饭,甚至睡觉都要大人抱着才肯睡……这种离不开大人帮助、不能处理好身边的人和事、缺乏独立性的“依赖型”幼儿,已成为令人担忧的幼儿群体。
 
在调查中发现,“依赖型”幼儿已成为一独特群体现象。从不同年龄段看,小班“依赖型”幼儿占幼儿总数的80.28%,中班占49.11%,大班占23.66%。这表明,虽然随着幼儿集体生活经验的日益丰富及教育干预的影响,幼儿的独立性在不断提高,但“依赖型”幼儿在各年龄段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造成幼儿在生活中处于“依赖型”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现代家庭的教养方式。
 
现在家庭过多地考虑幼儿在生活上的舒适、智力上的投资,把家庭教育片面理解成为对孩子进行读书、写字、画画、弹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忽视吃饭、穿衣、睡觉等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有的家长则是因为怕孩子做错事、添麻烦,或者认为孩子年龄小、能力不足,干脆不让孩子去做,从生活小事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一手包办,很少去询问孩子真正的想法,完全剥夺了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
 
问卷调查表明,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能力时“大胆放手”的占5%,“偶尔尝试”的占23%,“时间紧、包办”的占28%,“孩子小代替”的占42%。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有些家长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只是把希望寄托于老师,希望老师在组织游戏时多关注这些“依赖型”孩子。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依赖型”幼儿不是天生的,只要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就能促进“依赖型”幼儿独立性的发展。那么,如何抓住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使幼儿今后更好地生活呢?对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强化意向,发展独立意识是基础。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她说:“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儿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岁前的孩子,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凡事都要亲眼看看、亲手做做。他们对成人做的事常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看见大人扫地,也到处找扫把;家里来了客人,马上抢着递拖鞋;明明还不会穿衣服,却偏偏要“自己来”……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孩子独立意识发展的表现。但由于孩子的骨骼、肌肉等发育尚不完善,动作还不协调,因此常常会弄脏了衣服,损坏了东西,对此,老师和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多理解、宽容孩子的“错误”,少包办多指导,支持孩子自己动手,鼓励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强化幼儿的服务和独立意向,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独立能力。
 
提供机会,培养独立能力是保障。培养“依赖型”幼儿的独立性,不仅要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使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有主见是件好事,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认识,有了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应该经常为孩子提供充分表达、自主选择的机会,凡事可以先征求孩子的意见,然后再和孩子共同商讨决定,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从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独立能力是人生存的基本能力,独立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和家长一同更新养育观念,把生活和成长的主动权还给孩子,给“依赖型”幼儿充分的决定权和发展权,帮助他们逐渐摆脱依赖,学会独立思考,拥有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