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雄晨  发表于 2016-1-18 11:07:01| 5205 次查看 | 1 条回复

上海买学区房这五个陷阱千万别踩!


民办普遍贵,这是大家的都知道的事,但是好的公办就便宜吗?不见得!为了对口好公办宁愿花上百万买学区房的也是大有人在,毕竟买到“真正的”学区房是个只赚不赔的买卖。

为什么说是“真正的”学区房呢?因为有些学区房,就算买了也没法上对口的公办!下面小乐子就跟大家聊聊在买学区房时可能遇到的这5个大坑,大家擦亮双眼,千万别踩!

坑 1 :房子买了,户口迁不进去
好不容易买了房子,但是在办户口迁入的时候却发现原房主还未将户口迁出,如果孩子马上面临入学,这时候再办理户口的迁出迁入早就不赶趟了,耽误孩子入学没商量!

要杜绝这种情况,需要大家在购房时合同中增加卖房人的户口应在付清房款前迁出的约定,而且一定要是书面约定,因为如果仅仅是口头约定迁出户口,而实际卖房户口迟迟不迁出的话,由于户口管理政策的限制,孩子还是没法入学!

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购买70年产权的普通住宅,而不是学区范围内40年或50年产权的商住房,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商住房是落不了户的,不具备学区名额!

坑 2 :“五年一户”政策和“五年无孩”学区房
被称为史上最严入学政策的“五年一户”政策最早源自静安区:明确从2014年开始,本区内每户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即一个门牌号一居住户,五年内只接受一个学生(双胞胎和单独二孩例外)。随后长宁、虹口、宝山和原闸北也陆续施行。
此政策一出,“五年无孩”学区房马上成为中介广告的新招牌。虽说家长们在购买学区房时肯定免不了询问这一信息,但是若碰到无良中介,而自己又疏于查证,也只能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可以做三件事:
到街道查询该地址以前的入学情况,因为街道登记过信息,要查询也不难;
向学区房所在地派出所进行户籍调查进行信息确认;
如果担心上家给到的信息未必真实,也可以在买卖合同中明确相关责任,如果卖方故意隐瞒已有原户口中的儿童在学区内就读,影响到买方子女的学籍对口,应当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坑 3:变了的“学区”
考虑学区房政策调整频繁,“学区”的地理概念并不会一成不变的。受招生计划、生源等因素影响,一些公办学校招生范围或区域每年都会或多或少进行调整,这也意味着家长花大价钱买到手的名校学区房,可能会降成普通学区房。

因此在购买学区房之前,大家可以事先向教育局、街道、学校招生办、派出所等相关部门了解清楚招生政策的变化,询问近期是否会出现学区重新划分的情形,特别是对于两个学区交界线附近的房子更要当心。
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学区划分一般不包括在建小区,务必谨慎对待!

坑 4 :划片方式不止一种
对口是区内招生的公办学校(公办学校也有全市招生的)进行划片招生的一种形式。对口区域划分有两种方式:一是地段划分,二是居委会划分,绝对不能混为一谈!

按地段划分:
按照所属地段(比如小区)来划分。比如居住在七宝村(除陈家塘3队),则可以上该地段对口的明强小学。按照地段划分的有:闵行、原闸北区、杨浦区、长宁区、浦东新区、宝山区、嘉定区等。
按居委会划分:
根据所属的居委会,来划分对口的学校,比如属于徐汇高安居委会,则可上高安居委会对口的高一小学。按照居委划分有:黄浦区、徐汇区、虹口区、原静安区等。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居委会划分中,多数学校对口居委会标注(部分),这个可真的不能忽视,一定要咨询学校弄清楚,自己所在的居委是不是它对口的那部分,别让这个“部分”误了择校大事!

坑 5:公办录取顺位
目前上海全面试行本市户籍人口分离适龄儿童居住地登记入学工作,各区招生都秉承“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继续实行对口入学的方法,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在2015年各区发布的招生方案中,不少区域都明确公示了对口入学的排序细则:
当学生报名人数大于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学校可根据适龄儿童全家户口入户情况、入户年限、产证信息等人户信息制定招生实施细则,提前公示后实施;超出学额部分在区域内统筹安排入学。

看到没?买了学区房还有顺位表等着,如果排在顺位表的末端,很有可能被统筹!面对这种情况,没什么好办法了,如果真的决定要买学区房,大家还是趁早吧!毕竟在买学区房这件事上,没有最早,只有更早!

另外一定要注意落户时间。受生源数量影响,热门学校的招生条件会有所调整,比如原来买房时规定落户两年就能就近入学,但等到你家孩子上学时条件又有可能变了。这时候还没等入学顺位表“出手”,就提前被落户时间Pass了!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在孩子入学前根据政策提前计算好购买时机,以免耽误孩子入学。

小宝门门都考了100分~~~喂,醒醒,枕头湿了!!!
one_day  评论于  2016-1-18 11:29:36
爱贝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