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打分表”

案例:


避风塘的游戏里有这样一张“打分表”——“笑脸、一般、哭脸”,只要是来避风塘做客的人都可以给服务员打分。这是在讨论最佳服务员时,班级设计师为避风塘设计的一张打分表,大家都非常喜欢。


这天,文文到避风塘做客,她向1号服务员琪琪点了绿茶和饼干。琪琪很快就为她准备好了需要的东西,文文要离开的时候,琪琪请她为自己打分。文文毫不犹豫,笑脸。琪琪看了看,满足的收回了打分表。不一会,翔翔和伟伟来到避风塘,他们一边下棋一边吃东西,琪琪不停的问两个小客人你们还需要什么吗?你们想吃新产品吗?游戏结束的时候翔翔居然给琪琪打了一个哭脸。


游戏结束,琪琪向小客人提出的疑问:

琪琪:“我今天为客人服务,文文对我很满意,我很开心。翔翔给我打了哭脸,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不满意。”

老师:“同样的服务员,却得到了不同的分数,这是为什么呢?”

文文:“我对今天的服务员很满意,因为她是微笑服务的。”

老师:“微笑服务确实让别人感到很开心。那翔翔的理由呢?”

翔翔:“我今天和伟伟打牌,打牌的时候琪琪一直来问我们要不要新产品,我们不想要,我觉得她是在打扰我们。”


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对角色评价的标准,每个孩子看待的事物的角度都是不同的,于是,老师请班级设计师重新设计了一张打分表,同样有笑脸和苦脸,不同的是这张表下留下了一大块空白让顾客填写,喜欢的理由和不喜欢的理由。


新的打分表产生了,雪儿在打分表上画了一个店长微笑着送上了礼物,店长旁边画了一个大拇指表示鼓励。

老师对新的打分表进行了交流。

老师:你看的懂吗?

幼儿:这个对店长比较满意,她在边上画了一个爱心表示高兴。

老师:满意在什么地方?

幼儿:我看见上面有一个礼物,店长送上了礼物让顾客很高兴。

幼儿:我看到店长的嘴巴是弯弯的,服务态度一定很好。

老师:原来让顾客满意的方法有很多,看了打分表我们就知道怎样做一个让大家满意的服务员。

反思:


游戏中,幼儿使用材料时出现了冲突,促使教师思考“打分表”背后真正的意义,它不仅是在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以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基础,通过同伴互评的方式增强幼儿的角色职责意识,提高幼儿的角色职责水平。所以,一张简单的“满意”“不满意”的打分表已经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老师将打分表留白,给以幼儿更多发挥的空间,从不同角度对服务员进行评价,直接在打分表上反应表征,促使幼儿之间在游戏中的互动评价更加有效。


在解除纠纷的过程中,幼儿主动构建了如何做好服务员的经验,角色职责不再是模式化的、固定化的,而是动态的、是变化的。

打分表1:

不一样的“打分表”


打分表2:

不一样的“打分表”


不一样的“打分表”




我的爱币满屋子,求爱贝发美元啊!
zsadz  评论于  2014-5-28 17:16:59
谢谢分享
xldai  评论于  2014-5-29 16:49:25
画得真不错
默默的把爱币数了N遍,到底该换点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