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花  发表于 2014-1-13 09:53:42| 1188 次查看 | 2 条回复

关于户籍和学籍,其实网上随便百度一下都能找到,我下面发的内容虽然啰嗦、官方了一点,但是还是想跟所有幼升小的家长们普及一下相关知识。

最起码最基本的概念弄懂了,其他的细节问题理解起来也容易的多。因为经常看到有北京本地或者外地的家长们在面对户籍问题的时候,很多地方搞不清。>>>>>转-2013年学籍与户籍不在同一区县考生报考工作的通知


下面是一些关于“户籍与学籍”,有兴趣的了解一下:


北京小升初牵扯的明规则至少有三个,除了我们经常喊叫的义务教育法的第12条免试上学的抽象规则之外,还有具体的程序。最重要的明规则就是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不是铁板一块的,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首都城市,开过很多口子的。有一些人总把北京教育的问题,归结为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户籍之争,这是不全面客观的。北京有着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享受着比北京户籍人口更多的优惠和福利,我说是仅仅是教育口,甚至仅仅是指小升初义务教育阶段。

比如对于高新技术人员的认定,甚至他们的子女可以无条件就读或借读任意一所心仪的学校。

比如八类人北京知青子女;台胞子女;博士后人员子女;随家属子女;父母一方有北京正式常住户口的学生;本市引进人才子女;留学回国人员子女;中建二局一公司职工子女(非农业户口),他们都可以享受到与北京户籍同样的待遇。

由于北京各区义务教育水平差异极大,属于特殊人群反而可以自由选择强势区域入学,有极大的便利。这些特殊人群如果仅仅是少数也就罢了,但实际上我们已经强烈感觉到了这样人群在小升初择校中的比例。这个特殊人群构成不仅仅是八类人,恐怕八十类人都在竞争着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比如集体户籍制度,比如长期居住的“暂住人口”,比如民族政策,比如军籍外籍问题。

这些有明文规定的人群,只要在京办理了所谓的五证,就可以平等的享受义务教育。这些特殊人群,属于介于北京人和外地人之间的边缘地带,他们的问题不简单等同于本地人和外地人之争的。而且比较麻烦的是,这些人群具备极大的流动性,并非固定在某区或某学区之内。就近上学这个词在他们的字典里,几乎是失效的。这给政府决策带来了极大的困惑。


另外一个明规则貌似没有直接关系,但其实在北京小升初里是一个关联度极大的事情,那就是学籍管理问题。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无论你是否有上学或户籍的特殊渠道,只要不愿意彻底黑下来,总要接受地方的学籍管理。>>>>>北京幼升小必知之学籍

学籍的获得,变更,注销,是每一个学生迈不过去的槛。而关于学籍的规定,你又了解了多少呢?你真的可以无视这些规定吗?我不确定知道,就收集了一些规定放在这里供参考,更多的规定也很容易找到的。


特别提醒这些资料里明确告诉我们,全国中小学联网的学籍管理制度已经于2013年9月1日正式开始运行了。


     具体的可以参照这个:北京初中学籍管理制度普及知识~~~~




强烈要求改发钻石,这点爱币不够塞牙缝!
陈乾邦  评论于  2014-1-13 10:09:56
快乐回帖
xiaole861  评论于  2014-2-25 01:07:54
回帖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