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实验回放:

9.jpg

20世纪70年代,在Walter Mischel的策划组织下,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基地内进行了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实验人员给每个4岁的孩子一颗好吃的软糖,并告诉孩子可以吃糖。但是如果马上吃掉的话,那么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的话,就能吃到两颗。然后,实验人员离开,留下孩子和极具诱惑的软糖。实验人员通过单面镜对实验室中的幼儿进行观察,发现:有些孩子只等了一会儿就不耐烦了,迫不及待地吃掉了软糖,是“不等者”;有些孩子却很有耐心,还想出各种办法拖延时间,比如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或自言自语、或唱歌、讲故事……成功地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顺利等待了20分钟后再吃软糖,是“延迟者”。

8.jpg

  后来,研究人员在参加实验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对他们的家长及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不等者”在个性方面,更多地显示出孤僻、易固执、易受挫、优柔寡断的倾向;“延迟者”较多地成为适应性强、具有冒险精神、受人欢迎、自信、独立的少年。两者学业能力的测试结果也显示,“延迟者”比“不等者”在数学和语文成绩上平均高出20分。

10.jpg

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是个体有效地自我调节和成功适应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指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属于人格中自我控制的一个部分,是心理成熟的表现。

实验说明,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的实现。因此,延迟满足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

  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家长总是能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家长对于孩子这种有求必应的行为却剥夺了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锻炼机会。

  延迟满足——吃玩学

  如何在生活中用延迟满足来锻炼孩子的自控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尝试。

  1

  孩子要吃,爸爸妈妈不要一概接受或拒绝孩子,可以采用“延迟满足”的方法。比如,在保证孩子三餐吃饱的前提下,让孩子完成一个“任务”后,再吃零食。“任务”可以是等待,也可以是学一个小本领,或者是听妈妈讲一个故事,只要是能够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延迟”方式都是可取的。

2

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不要让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也可以运用“延迟满足”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又比如孩子想买一个新玩具,爸爸妈妈可以建议等到节日或他生日时再买给他;在和孩子一起玩竞赛游戏的时候,不要每次都让孩子赢,让他先输再赢的方法也能让孩子获得延迟满足。这样,孩子在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或正式比赛时,就不会经受不起挫折或因失败而失去信心了。

  3

  孩子在学习新本领的时候,常常会碰到不会做或一下子学不会的时候。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延迟满足。首先,孩子碰到不会做的事时,爸爸妈妈不要立即帮助孩子,而是在一旁仔细观察,看看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等了解孩子的情况后,再慢慢地给予指导,切忌直接把解决方法告诉孩子。其实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的需要就已经被延迟了。而且,孩子在这段时间内的探索,其实是在自我学习,对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无害。

     延迟满足三技巧

  技巧一:延迟从一分钟开始

  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要遵循小步递进的原则。也就是说,不要期望孩子一开始就能等待20分钟。只要孩子能等上一小段时间,而且在等待的时间里不哭也不闹,这样就是在自我控制了。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等待,时间由短到长,逐步增加。

  注意点:

  最初的延迟时间不要过长,否则会让孩子灰心丧气,彻底放弃追求的目标和信心。

  延迟持续的时间每次要逐步加长。

  技巧二:等待时不要过分关注

  延迟满足是一种自律行为,可是孩子还小,往往需要通过他律才能做到延迟满足。这时,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其他工具,比如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他喜欢的东西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不要总是亲历亲为,对孩子进行监督,也可以让孩子尝试自我监督,这是非常重要的。

  注意点:

  孩子在等待时,爸爸妈妈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事,不要让孩子感觉爸爸妈妈正在看着他。

  孩子在等待时可能会哭闹,这时爸爸妈妈一定要坚持住,不要因为不忍心就满足了孩子。

  技巧三:采用代币法来延迟满足

  代币法也是延迟满足的好方法之一。等孩子年龄稍大一点时,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约定,如果要买一样新的玩具或者是想吃一样好吃的东西时,要用平时积累起来的“五角星”来进行交换。“五角星”是平时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获得的“奖励”。这些奖励主要是精神上的鼓励和表扬,不要采用物质奖励。一般在孩子积累到5次或10次后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孩子每次获得“奖励”的过程就是一种等待。

  注意点:

  爸爸妈妈每次给予奖励的标准一定要统一,不能视具体情况而定,失去了原则性。

  爸爸妈妈和孩子的约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来制订,不要和孩子约定他难以达到的目标。

  和孩子约定的事,爸爸妈妈一定要做到。

    

我作为心理工作者曾为一位焦虑的妈妈咨询过,她说她的孩子要什么就必须立刻要,否则吃不好,睡不好,不断的问父母,其频率之高让父母烦不甚烦,我对她做了一些延迟满足知识的普及后,她仍然很焦虑,我能感觉到这位妈妈也是延迟满足能力不够的,她缺乏等待孩子成长的耐心,当然,电话咨询的缺陷是没法跟进,我无法知道她的家庭关系是否有问题,以我一个心理工作者的第六感,可能她的孩子的问题不仅是延迟满足能力的问题,可能还是家庭关系问题的表现,要知道家庭关系出了问题,一定会有个代罪羊表现出各种问题。敬爱的家长朋友,养育孩子有这么多有趣的道道,你难道不觉得养育孩子是一件最美的艺术吗?

请相信我们也做过孩子,我们的孩子只有慢慢的学习成长才能成为大人。向网站敬爱的家长推荐一首心理自疗和心理成长活动中常用的一首歌《我们都是好孩子》,我们的孩子是,我们曾经也是,对吗?

对心理学感兴趣,对孩子成长感兴趣,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
hujos  评论于  2013-7-5 21:06:16
你好我好大家好.........
hujos  评论于  2013-7-5 21:08:07
自带一张小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