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长常犯的哪些错误
时间:2012-06-14 17:19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孩子的早期教育重点在于意志品质、性格及专注力的培养。不少家长面对孩子入学初期所表现出来的不适应,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为孩子身心发展水平所限,没有意识到自身对幼小衔接的消极态度。

  孩子的早期教育重点在于意志品质、性格及专注力的培养。不少家长面对孩子入学初期所表现出来的不适应,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为孩子身心发展水平所限,没有意识到自身对幼小衔接的消极态度。因此家长的行为习惯和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的意志品质也很关键,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据了解,家长主要存在以下错误认识:

  1.轻描淡写,漠不关心

  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精力有限或是自身素质所限,不注重自身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与交流,不关注孩子在学校期间的发展变化,不配合教师所开展的主题活动,不参与学校举办的专题家长会,更不和孩子聊任何有关入学的话题。这就使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重视与关怀,更谈不上主动发展了。

  2.简单粗暴,施加压力

  个别家长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把孩子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归结为调皮捣蛋,经常用简单粗暴的语言吓唬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调皮捣蛋,我不管你,到时候老师会好好收拾你。”“连十分钟也坐不住,到时候你就等着让老师罚站吧!”听到这些语言,孩子对小学还有什么向往与企盼?大概就只剩下恐惧与不安了。

  3.重视知识,忽视习惯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入学准备就是提前认字、学习拼音、学习英语、学会算题等知识技能,却忽视了对孩子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更忽视了诸如观察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因孩子过早地接触小学的有关知识技能,反而降低了学习兴趣,不利于入学后的学习兴趣激发与能力的持续发展。

  从哪几方面入手做好幼小衔接?

  家长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无形中会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无法与幼儿园形成有效的家园教育合力。建议家长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激发孩子的入学愿望

  茶余饭后,家人要经常和孩子讨论有关入学的话题,激发其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向往。如:“上小学以后能学到很多知识呢!到时候你各方面表现优秀,还会被评上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呢!”如果确定了要去的学校,可以利用周末带孩子去参观小学的校舍,以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对于入学的一些相关问题,既不能简单粗暴,更不能不懂装懂,而是要对孩子进行积极、正面引导,让孩子从心底产生上小学的强烈愿望。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孩子选择图文并茂、以图画为主的图画书,让孩子在画面和故事内容的吸引下逐渐喜欢上读书,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进行随机识字和游戏识字。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孩子入学后的知识学习和理解能力都是极大的帮助。大班下学期老师会有意识地为孩子布置一些简单的书面作业,家长不要一味包办,让孩子练习自己记作业并独立完成作业,会为入学后的家庭作业完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3.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入学前的知识准备要积累,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更重要。家长要有意识培养孩子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安排作息时间,教育孩子要有纪律意识,遵守各种规则。在家中可为孩子创设一方属于他自己的小天地,引导他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这对于其自理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