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不要纠结送与不送?
时间:2012-09-13 16:26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了。昨天晚上,笔者怀着感动的心情看完了央视第四套节目播出的“寻找乡村最美教师”的节目。整个寻找的过程,我的感觉不是在找某一个教师,而是在寻找我们民族振兴的钥匙、在寻找我们民族希望的路径,这个寻找,让我们寻找得热烈盈眶、让我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了。昨天晚上,笔者怀着感动的心情看完了央视第四套节目播出的“寻找乡村最美教师”的节目。整个寻找的过程,我的感觉不是在找某一个教师,而是在寻找我们民族振兴的钥匙、在寻找我们民族希望的路径,这个寻找,让我们寻找得热烈盈眶、让我们寻找得思绪万千……

但是,同样的教师节宣传和报道,有一些媒体,包括我们的主流媒体和中央一级的大媒体,还在“教师节收礼”这个问题上喋喋不休,老是在“为何送”和“能不能收”这样的问题上纠缠。虽然,在此问题上,也会有一些积极的思考,比如,教师的本质是什么?教师的言行和学生的言行关系?教师抵制收礼的社会价值在哪里?回答这些问题,是重要的;但我以为,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还有比回答这个问题更重要的内容,值得我们媒体关注,更值得我们国民深思。

比如,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为何还有这样一些贫困地区的儿童上学这样艰难——有的孩子上一次学要跋山涉水、要飞渡险江;有的孩子上一次学还要家长和老师陪伴,路途的危险简直不能够想象……本来,上学是一个开心的事情,读书也是一件值得憧憬的事情,可是在我国一些地区,尤其在山区、老区和边区,这样的开心有时会变为焦心,这样的憧憬有时会变为迷茫——对这样的原因,我们的媒体思考过了吗?有什么好办法给党和政府出了吗?

还比如,农民工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守在家中,这个责任现在是老师来承担了,可事实上这个责任应该老师承担吗?像昨晚央视节目中那位安徽地区的校长,又是教师、又是家长,不仅帮孩子读书,还帮孩子洗澡,弄到最后自己休息时已经晚上十点了……社会是有分工的,我们希望老师都像这位校长一样爱心对待学生,可是,我们不可能在全社会、尤其是农村建立这样的机制,即孩子留守以后,所有问题都让老师扛。那么,这些孩子、这些孩子的家长,他们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方式比较好呢?我看昨天的节目里,有中国社科院的院士一级专家在场,我想,他们应该拿出一个办法来,媒体在其中也应该积极动脑筋,拿出一个办法来——这比眼睛盯着那几张月饼票、那几个小礼物的意义要大得多。

昨天的晚会让我掉泪,让我为大山里的孩子有这样的好老师感动欣慰,更让我为教师这一神圣的职责感到自豪!但是,看到那些对教师的几乎尽是负面的报道,我有些反感和愤怒。在一个需要了解和沟通的社会,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媒体,我们应该在更高屋建瓴的视野中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教师节的宣传和报道,不知媒体以为如何?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