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宝宝说谎爸爸妈妈该怎么面对?
时间:2012-05-31 16:48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这一阶段的孩子有时不免将想像的事情当做真实的,其实不是在故意说假话。例如,明明听了孙悟空的故事,会告诉妈妈他跟孙悟空一起玩,并一起打妖怪。又如,珍珍告诉老师:“我们家有汽车,是红颜色的。”

 

面对孩子说谎,爸爸妈妈既不用太忧虑,也不用发火,但是需要正确引导,以免宝宝养成说谎的习惯。

2岁多的强强跑过来要拿奶瓶喝水。爸爸说:“你都快3岁了,不要用奶瓶了,还是用杯子喝水吧!”可玲玲非要用奶瓶喝水。这时她看到妈妈走过来,就告状说:“妈妈,爸爸不让我喝水。”妈妈说道:“爸爸不是不让你喝水,只是让你用水杯喝水。”  

问题分析:

孩子混淆想像和现实

这一阶段的孩子有时不免将想像的事情当做真实的,其实不是在故意说假话。例如,明明听了孙悟空的故事,会告诉妈妈他跟孙悟空一起玩,并一起打妖怪。又如,珍珍告诉老师:“我们家有汽车,是红颜色的。”其实,孩子不是在有意撒谎,而是他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想像。

家长在引逗中无意强化

例如,姥姥问3岁的轩轩:“你喜欢姥姥,还是喜欢妈妈?”青青说:“喜欢妈妈。”这时,姥姥板起脸孔,教训她:“好没良心的东西,从小我就带着你,给你买吃的,买穿的,你却喜欢妈妈!”青青一看这势头,马上改口说:“我喜欢姥姥,姥姥好!”于是,姥姥笑得嘴都咧开了,又是抱又是亲。从此,青青学会了看什么人说什么话,当着妈妈说妈妈好,当着姥姥说姥姥好!

家长有时候不让孩子讲真话

例如,4岁的文文不小心打碎了邻居的花盆。妈妈告诉文文:“如果有人问你,就说不是你打碎的,要不,邻居要打你的,妈妈还得赔花盆。”文文按照妈妈的话做了,妈妈夸奖道:“文文就是聪明!”从这件事中,文文能得到一个结论,妈妈喜欢撒点谎的人

还有时候,家长在家议论别人的短处,被孩子听见了,要求孩子别到外面说。

孩子为了避免受罚

当孩子说实话受到惩罚时,他就会用撒谎来自卫。例如,爸爸发现自己的钱少了,问到孩子,孩子承认是他拿了,爸爸不由分说,一顿饱拳,还大声骂道:“你这么小,就会偷钱了,今天,我要好好教训你!”孩子对这种教训记忆犹新,每遇到犯错误或不中爸爸意时,说话就要动脑筋了,要不就会受惩罚的。

温馨建议:

爸爸妈妈怎么做?

当宝宝绘声绘色地叙述一些想象的内容时,很可能真的希望事情就会像他所说的那样,其中蕴含着美好的愿望,爸爸妈妈可以就这种愿望本身给以呼应。

等宝宝再长大一点儿以后,遇到这类情况,也只要简单地向他指出“事情并不是那样”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就帮助宝宝弄清了事实和自我想象之间的差别。虽然有专家认为,宝宝直到8岁以前都无法完全分清现实和想象,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完全不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Tips:既保护想象力,又让宝宝不说谎

如果宝宝已经能意识到差异的存在了,爸爸妈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你说的时候,要先做一个说明‘这是我想象出来的。’或者‘这是真的发生过的事情。’然后爸爸妈妈就知道了。”这样做,既不会伤害宝宝的想象力和表达的积极性,又能使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分别,而爸爸妈妈也不用再为“宝宝总是说谎”头痛了。

逃避太沉重的压力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宝宝,有时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得体的退路就是撒个小谎。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如果宝宝是为了欺骗而撒谎,那么父母要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宝宝为什么觉得自己非要说谎不可?

小宝宝在犯了错误以后,经常为了推卸责任、逃避后果而说谎。一般都是在爸爸妈妈厉声地责问“这是谁干的?”时候。是宝宝偷吃了那些饼干吗?是的,但他并不是故意“偷吃”的,他只是理所当然地做了那件事情,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他会回答说“没有”――或许他就是这样认为的。而如果宝宝以前在这件事情上受到过惩罚的话,为了逃脱惩罚,更会把自己做过的事坚持说是并没有做过。这时,他的恐惧心远远超出了他的责任心。

但宝宝并不是天生就爱撒谎的。如果宝宝经常说谎,那就表明他受到的某种压力太大了。小宝宝面对难以应付的复杂情况时就会说谎,那是因为力不从心才说谎的。

爸爸妈妈怎么做?

宝宝为了逃脱责任说谎时,如果是第一次,爸爸妈妈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你骗不了人。”如果不这样做,宝宝会再说谎的。但是也不能只用“说谎是不好的”这种道德观来责备小宝宝。爸爸妈妈的首要任务是要找出宝宝说谎的根本原因,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因此,当宝宝说谎时,要本着“宝宝说谎一定有他的理由”、“他是实在没法子了才说谎的”,这样的态度来处理。让宝宝说谎的那些原因,可能在成年人看来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对于那么小的宝宝而言,却是只能用逃避和谎话来解决的非常困难的事。除了可以向幼儿园的老师等了解宝宝的实际情况外,爸爸妈妈更应该听听宝宝的心声。让他在自己的身边坐下来,拉着他的手,温和地告诉他:“你用不着对我说谎。告诉我出了什么事,然后咱们看看该怎么办。”

Tips:帮宝宝说出自己的烦恼需要耐心

可是,宝宝很可能没有办法马上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很可能连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即使他知道有些事情让他担心,也可能无法一下子把它们都说清楚。帮助宝宝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烦恼需要时间和理解,对此爸爸妈妈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足够的耐心。

Links谎言伴随认知能力的发育而产生

大一点儿的宝宝会为了欺骗父母有意识地说谎,而两三岁的宝宝暂时还不会,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说谎,是认知能力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如果宝宝要说谎,首先必须具备能够预测未来和回想过去的认知水平,这就需要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为了说出让人信服的谎言,他还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考虑。因此,说谎意味着宝宝要具有思考现实中并未发生的情况的想象能力。所以,当发现宝宝开始说谎时,从另一个角度看,爸爸妈妈反而可以感到高兴:我的宝宝又长大了一些。爸爸妈妈要充分理解宝宝的内心,找到他说谎的真实原因,宽容地对待他,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宝宝说谎的毛病放任不管。

习惯性说谎一定要纠正

首先还是要说,爸爸妈妈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惊慌,也不要过分生气。即使批评宝宝,也不要大声训斥,或者在众人面前斥责宝宝,这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更不能因为宝宝说谎就过分地惩罚他,那样的话,宝宝会变得胆小,遇事畏缩,甚至还会因为惧怕惩罚而编造更大的谎言。要引导宝宝明白道理,让他今后不再说谎。

如果宝宝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依然说谎,爸爸妈妈就要引导他明白道理,让他今后不再说谎。一开始,可以用和蔼的语气和他这样说:“爸爸妈妈相信你的话;相信你即使说了谎,也会在以后跟爸爸妈妈说实话的;即使不说出来,爸爸妈妈也能明白你的心思。”听到这样的话,宝宝可能会感到于心不安,从而改掉说谎的毛病。

如果即使这样做了,宝宝还经常说谎,那就有必要明确地给他讲“说谎不对”的道理了。一定要帮助宝宝清楚地区分可以做的和不可以做的事。

Tips:《狼来了》还是《华盛顿与樱桃树》?

在教育宝宝不要说谎、要诚实方面,有两个经典的小故事,一个是《狼来了》,另一个是《华盛顿与樱桃树》,很多听着这故事长大的人如今也为人父母,有的也会给宝宝讲这两个故事。

这两个故事,哪一个对教导小宝宝更有效呢?个人以为应该是华盛顿的故事。

《狼来了》的故事,告诉宝宝的道理是:说谎会带来很坏、而且很严重的后果。而对两三岁的小宝宝来说,对他说太多有关坏结果的内容是有害的,尤其是放羊的小朋友最后被狼吃掉的结果,包含着暴力与残酷的成分,可能会导致宝宝病态的想象。此外,父母也不应该让一个两三岁大的宝宝总是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担心,因为这个年龄正是宝宝在实践中学习的阶段,如果太过担心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就会束缚他探索世界和自身能力的勇气。

而《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故事,则非常正面地告诉宝宝:不说谎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值得赞赏;而且,即便不小心犯了错,如果诚实地承认下来的话,也能够获得谅解。这样既教给宝宝“不说谎”的行为规则,同时还打消了他因为害怕承担后果而说谎的心理根源。

此外,两三岁的小宝宝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很难对事情作出恰当的推断。爸爸妈妈给他讲《狼来了》的故事,是期望他从“说谎会导致坏结果”中推断出“不能说谎”的道理,可这个故事本身反反复复地讲述了几次放羊小朋友说谎的经历,这种同义反复会强化宝宝对“说谎”这件事的印象,以至于可能只记得“说谎”这个行为,而忘记了前面的那个评判词“不能”。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