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海 > 升学择校 > 升学择校 >
小升初改革:制止择校风 推进免试就近入学(2)
时间:2014-02-28 08:41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择校费 孩子是单位集体户口,上小学时缴纳了一些费用,上初中还要另外缴纳择校费吗?目前,北京存在一些区县要求家长将赞助费汇到区县教委指定的单位,这一行为是否也属违规? 针对公众的疑问,陈东升给出解答,国家

择校费
“孩子是单位集体户口,上小学时缴纳了一些费用,上初中还要另外缴纳择校费吗?”“目前,北京存在一些区县要求家长将赞助费汇到区县教委指定的单位,这一行为是否也属违规?”
针对公众的疑问,陈东升给出解答,“国家下大功夫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任何与入学挂钩的收费行为都应当制止和纠正。当前,中央深化改革和推进反腐的态度和决心都很坚定,我们也必须坚决治理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以任何名义择校收费的行为都是我们治理乱收费工作的重点对象。今后,在加大行政监管力度的同时,还要大力推进信息公开,欢迎并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喊破嗓子不如建好机制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13亿人口的中国,没有哪件事像义务教育一样牵动每个家庭的心,人民群众希望接受更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小升初,就直接关系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存在小升初测试或变相测试,直接影响到正常教育生态,让很多家庭、很多学生不得不被卷入竞争,加重了孩子们的负担。
《意见》和《通知》提出了解决择校问题的治本之策,但能不能在实践中见成效,关键还是看落实。
先来看“合理划片”。合理划片是小升初的核心,合不合理关乎政府公信力,关系广大群众对教育公平的认同度。合理划片的基本要求是“科学”和“公平”,例如要考虑片区内学龄人口数及其变化趋势,尽可能保证每个片区内都有优质校。
《意见》明确提出了“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特别是基于优质资源应能有平等共享机会的理念,提出优质初中要纳入“多校划片”范围,允许片区内所有学生报名,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创新。建议各地出台具体办法,真正让老百姓平等享有进入优质校的机会。近年来,成都市就要求其石室、七中等优质初中面向五城区和高新区招生,新生全部摇号入学,创造性体现了义务教育“公平”和“就近”的要求。
再说“坚决免试”。义务教育不是英才教育而是国民教育,不是淘汰性教育而是普及性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保障性教育。正是从这个本质属性和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出发,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落实这一要求,就不能在小升初中有任何形式的测试,学校不能选拔生源。“推优”实际上也是选拔生源,“以优择校”、“以分择校”。“推优”未必没有道理,但可能助长应试竞争,也使得优校恒优,不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次的政策要求逐步减少特长招生,这并非否定学生发展兴趣特长,而是强调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将“特长”与“招生”挂钩,反对为了升学“硬拔”特长,导致孩子身心疲惫。
喊破嗓子不如建好机制。《意见》和《通知》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一个健康机制正在建立。《通知》要求坚决切断收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特别要治理收缴各种名义择校费的行为。就学校而言,如果择校费切实禁止,学校就没了招收择校生的利益冲动;就学生而言,《通知》要求择校生或小升初不按规定入学的学生不得享受优质高中指标,也将倒逼学生重新选择或者慎重考虑。只有通过建立这样的机制,才能真正切断招生利益链条,从根本上保证招生环节的风清气正。
有关阳光招生,我们欣喜地看到,《意见》要求建立小升初工作推进制度、划片决策制度、入学监督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凡事公开才有可能更公正,因此,希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能真正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主动地向社会公开每所初中划片范围、招生计划、程序时间、办学条件等相关信息,主动公布招生结果。同时,在整个小升初工作中,注意发挥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作用,严格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为小升初学生登记、随机派位及遏制学生无序流动等提供基础性保障。
为名校校长“松松绑”
江苏省口岸中学校长 封留才
对名校校长来说,身上不仅有光环,更有压力。只能进步,不许倒退,学校要一年比一年好才能让家长满意。所以,愁经费、愁生源、愁名师、愁如何办好学,校长们被这些问题“五花大绑”。尤其是招生季前后,更是一年中压力最大的时刻。近日,教育部出台《意见》和《通知》,“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掷地有声,我感到了“松绑”后的轻松。
“松绑”争夺生源之束缚。小升初新政实行划片入学,让校长无需再为抢夺生源“煞费心机”。往年招生季前几个月,个别校长的精力就都集中在争抢优质生源上,有的不惜搞夸大宣传相互诋毁,想方设法“拔人家优质苗助自己成长”,破坏了教育生态,影响了教育公平。小升初新政强化“免试就近入学”,并将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免费性和普惠性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了生源配置方式,均衡了学校间的生源质量,使校长、教师“无权选择学生”、“无权拒绝学生”,家长、学生也“无权选择学校”,真正实现了办学、教学、就学的公平,这将整体提升教育公平,使校长之间由生源竞争者转变为教育公平的促进者、合作者。
“松绑”处理择校生难之束缚。小升初新政实行阳光招生,制度设计科学、明晰、便利,让名校校长不再为如何拒收择校生“伤透脑筋”。几年前,我曾在一所热点初中见到这样的场景:学校里,家长排队缴择校费,学校外,几十位家长要求择校。平日里也是,家长们托熟人、找门路,千方百计择校,而校长们则为如何拒绝“条子生”、“关系生”、“特长生”大伤脑筋。小升初新政推行阳光招生,主动公开相关招生信息,为择校设置了“制度性障碍”,从根本上斩断了各种可能产生的利益链条,还校长一个轻松自在。同时,新政充分利用全国联网的中小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网上公开运行、实时监管,可以使“以钱择校”、“以权择校”、“以优择校”得到遏制。
“松绑”发展思路不清之束缚。小升初新政倡导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行学区化办学,从根本上厘清了学校发展思路。以往有校长担心,就近入学了,优质生源减少了,学校还能否保持名气。对此,新政回答得很清楚,就近入学只是治标之策,长远要靠均衡发展。校长们要集中精力抓内涵发展、抓质量提升,立足于办好每一所学校,推动学区内校长教师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学校之间均衡发展,激发办学的动力与活力,促进学区成为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成长的共同体,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教育生态。
面对新政,我们真该“定一定神,对一对表”了。校长们,站在新起点上,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乘风远航吧!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