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作为语文考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成为了不少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其实作文的学校真的如此艰难吗?其实小编认为,也不是。因为如果从小积累作文习惯,到了中考,高考,作文一定不是难事儿。所以作文的培养,就得从低年级开始。那么低年级作文又应该如何入手呢?
在这里,小编整理了一套非常不错的小学生作文入门方法,希望对各位低年级的爸爸妈妈有帮助。那么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孩子的作文呢?
第一,写作文从模仿课文开始。
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笔优美的精品。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图文并茂,如诗如画,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遇到一些比较好的课文时,可以多多的引导孩子模仿下来。
比如,在学习《看菊花》时,可以指导孩子观察书中菊花的插图,并仔细想一想,把平时见到的菊花画下来,并写上一句话。
于是,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画完后写道:
“我家的黄菊花很美丽,花瓣像布娃娃的头发弯弯的。”
“花坛里有一棵菊花,长着细管子一样的紫花瓣,很好看。”
“我姥爷家有一棵绿菊花,很名贵,光看不能动。”等等。
这样孩子就能通过课文,学会了作文的基本构成。这岂不是既背了例文,又能写出自己想表达的事物,简直是一举两得。
第二,写观察日记,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这不是一个新方法,却很有生命力。有很多老师坚持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进行作文启蒙活动。学生们通过对一株植物,一种动物或一个人物的日常变化,用看、听、闻、摸等手段,建立起观察的习惯,培养出观察的能力。通过把观察内容记录下来的手段,学会了整理、对比等思考方法。实践了记叙、描写、抒发等表达方法,把观察对象的外形、色彩、数量、质地等写清楚、写具体。把观察过程中内心的期待、担忧、欣喜等心理活动表达真切。
笔者有一个朋友,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每次在接新班后,她起码坚持一个学年,学生天天写观察日记,她自己天天批改,天天评讲,发掘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大肆表扬,指出不足之处警示修正。不厌其烦,持之以恒。引导学生从规定观察对象,到自选观察对象,学生越写越有章法,也越写越自如。可以不夸张地说,一年的强化练习,为一生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启发孩子的先说后写。
在这里,小编就引用一位家长的原话,来告诉各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
“为了增加阅读量,开阔孩子的视野,我每天布置孩子读一个故事,在第二天课前进行交流。有时,有的孩子愿意上台讲给同伴听,我就把他请到前面,讲完后再让大家说说听完故事后的感受。比如讲完《七色花》时,孩子们都为珍妮浪费了六片花瓣惋惜,我提示:假如你有七色花,你会干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我说:“你们的心愿太奇妙了,我听后一会儿就忘了,你们用笔写一写,让爸爸好好欣赏一下,行吗?”孩子理科提笔写下了自己的心愿,我把有意思的部分读给孩子妈妈听,妈妈表示写得不错,慢慢的孩子写话的积极性更高了。”
学习累了或孩子情绪不高时,家长就可以采用调节气氛给他们讲故事,这也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时刻。讲完故事后,可以让孩子谈体会并简要写一写。比如讲《神笔马良》的故事,讲完后让孩子思考:“你有一支神笔,会最先干什么?”用这种启发式的方法,让孩子慢慢的愿意去表达自己的看法。
虽然,小编说的这三个方法都是目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过各位家长也不要采用堆砌式教学法,因为如果一味的堆方法,也只会让孩子感到吃力,选择最合适的方法,针对孩子的特点,让孩子能够非常快速的爱上作文,才是提高孩子作文的根本方法。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