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升学择校 > 升学择校 >
多校划片打破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否合理?
时间:2016-04-08 09:17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通过多校划片,达到教育资源相对均衡了,但由于当前教育主体--学生的不均衡,原有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会被打破,这样会产生一个往复过程,打破不均衡就会变成一种常态。

开学伊始,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第一条里提到了“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很多家长对此并不是特别理解。认为多校划区是不是孩子在择校过程中会有更多选择,这当然是一方面。那么这种做法究竟是否合理?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我们来看看,多校划片的动因是啥?当然是教育资源的的不平衡,那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的产生的原因,其实,我们只关注了其一,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师资力量分布的不均;而产生不平衡的原因之二,教育对象的分布不均被忽视了。

 

这是因为,“教与学”前提是教,教得好不好是学的前提,当然“教”主要是学校的主要职能,其实还有家庭“教”配合的过程,这个也是不能忽视的,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就是讲氛围对个体的影响;假设好的“教”前提有了,那我们来看看“学”,“学”的主体是学生,那学生学的好坏,是最终检验学校效果标准,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好学校与坏学校差别的评价,是该学校出的学生质量,这是一个后置的过程,这往往是大家忽视了“学”的主体的素质。而把“教”资源强调的过分了。其实“教”与“学”是互为因果关系的,两者都不能偏废,好的“教”是“学”的前提,好的“学”是会反映好“教”成果,会促进“教”质量进一步提升,而“教”质量好了,也促进好的“学”质量集中,这样平衡打破,不均衡就产生了。

 

 

多校划片打破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否合理?

 

所以,我们认为:多校划片的动因是不均衡。通过多校划片,达到教育资源相对均衡了,但由于当前教育主体--学生的不均衡,原有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会被打破,这样会产生一个往复过程,打破不均衡就会变成一种常态。我们每个家庭中的小孩,只是这一往复过程,常态中的一粒沙子,我们从一个点上去看,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与自家孩子匹配或略高的学校是关键,而多校划片正是模糊了这种选择权利,会导致偏差,出现与孩子不匹配的学校发生,出现了“教”与“学”的不匹配,造成更大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对于我们孩子错失了最重要的教育机遇,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其实,我们要认识到教育本身就是有差异性,就会产生不均衡现象,而打破这种不均衡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

 

哪怎么办呢?我们认为:要从教育对象出发,创造出适合教育对象,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才是打破这种单一评价出发点,也是就是要教育细分、定位服务角色,给予教育对象更多、充分的选择权利,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而不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指挥棒!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发挥推动社会、人类文明发展作用。所以,我们说,我们不需要教育部门,通过多校划片等方式,削平那些好的、有特点的学校,而是通过努力,创造、培育出各种领域最好的学校!你们觉得:多校划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靠谱吗?

 
爱贝小编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