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开学半个多月了,因为‘五证’不全,我家孩子上不了学……”近日,在南京务工人员刘高(化名)遇到了难题,跑了几个学校都被拒绝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有学上,这位47岁徐州汉子十分焦急但又万般无助。
“都开学半个多月了,因为‘五证’不全,我家孩子上不了学……”近日,在南京务工人员刘高(化名)遇到了难题,跑了几个学校都被拒绝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有学上,这位47岁徐州汉子十分焦急但又万般无助。
“五证”不全 外来工子弟踏不进校门
刘高一家三口来南京已有六七年,如今在石门坎一带经营着一家面积不大的大排档。他所说的“五证”指的是户口簿及父母身份证、成长足迹或学籍证明、至少一年的暂住证、独生子女证、以及在南京交满一年的社保打印流水凭条或营业执照等证件。按照南京市的相关规定,外来人员子弟必须要拥有这五项证件,才能在南京本地入学。刘高透露,早在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大班时,他就已经注意到“五证”的问题并积极准备和办理。但由于自家店面的面积及卫生问题,年前开店的时候申请办营业执照没有批下来,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早在今年7月4日,我就带着相关的材料去往附近的中山小学、光华东街小学等数所学校进行报名,但这些学校都因我们无法提供齐全的“五证”材料为由,表示不能提供入学名额。”看到自己的孩子面临无法正常入学的问题,刘高说他曾多次前往秦淮区教育局希望能够解决此事,但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都以外来人员子弟入学必须“五证”齐全,无法擅自违背这一规定,且周边各学校的名额都已饱和为由,明确表示无法为刘高的孩子解决入学问题。负责人还是建议他尽快回原籍,好让孩子能够正常上学。
无亲无故 原籍早已回不去
对于回原籍一事,刘高有着说不出的苦衷。他在徐州老家只有几分田地,靠单纯种田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生活。于是他和妻子多年前就离开老家来到南京打工、开店。而刘高父母早在多年以前也都因病去世,老家也没有任何亲戚朋友可以照看小孩,因而,将孩子送回原籍上学对刘高夫妇而言,是一个完全不可能的选择。“但凡有一点可能,我们都是愿意让小孩回原籍上学的,可是现在我们没有任何条件去选择这条路。”刘高哀叹道。
上学无着落 终日发愁吃不上饭
如今,离南京各学校开学已有大半个月的时间,刘高的孩子却依然待在家中,无所事事地玩耍游荡。为了孩子的安全,当然也为了不让街坊邻里说闲话,夫妻俩这段时间一直将孩子关在家中。而孩子自己也多次哭喊着央求父母能让自己上学,刘高的心情也极度焦灼和消沉。据刘高透露,因为孩子上学一事,自己这半个月来甚至都没心情做生意,每天也几乎睡不好觉,许多时候甚至连饭都没心思吃。“现在心里感觉就跟刀割一样,不知道孩子怎样才能正常上学。”采访的最后,刘高眼圈微微泛红地跟记者说道。
区教育局回应:法规还需遵守 建议回原籍后再转学
记者之后又联系了秦淮区教育局小学教育科的叶科长,听说是来了解关于“五证”情况的,叶科长话语中立刻露出几分为难。“我知道这些外来人员的生活都不容易,我也非常同情他们,但这是南京市教育局所制定的成文法规,去年就已经正式实施了,我们也只能按上级要求遵守。”对于制定这样一条规定的初衷,叶科长解释说,一是因为现在南京各学校的入学名额都还十分有限,需要通过一些量化的标准去保证入学名额;二是因为有这五证也意味着外来人员在南京本地也有着较为稳定的生活与收入,能够为孩子提供稳定的生活学习环境,最终还是为了孩子着想。
叶科长还透露到,实际上今年有不少像刘高夫妇一样的外来人员子弟家长就“五证”问题来找她沟通过,希望能够人性化处理。“我们也非常希望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进行人性化处理,但每一个五证不全的家庭几乎都有特殊情况,轻易地进行人性化处理,对所有的人都会不公平。”因而,对于这些“五证”不全的家庭,叶科长也只能进行耐心的解释,建议他们要么去往民办学校报名,要么其先将孩子暂且送回原籍上学,等到五证办理齐全后,再通过正常的转学程序将孩子转到南京的学校。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