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升学择校 > 升学择校 >
2014年南京小学招生:如何让孩子学科的平衡
时间:2014-04-16 17:23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2014年南京小学招生:如何让孩子学科的平衡,不要让孩子在教育、人生的起始阶段就养成应试教育、偏科等坏习惯。学以致用、综合学习等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小学培养。幼升小,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比如说孩子本身的智力还有孩子的学习方法都是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那么,在2014年南京小学招生过程中,家长在孩子的学科成绩平衡还有孩子的心理准备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让孩子在教育、人生的起始阶段就养成应试教育、偏科等坏习惯。学以致用、综合学习等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小学培养。幼升小,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幼升小是一个完整的历程
 
2014年南京小学招生:如何让孩子学科的平衡
 
面对2014年南京小学招生考试,很多家长不够“淡定”,要不就是墨守成规,把眼光完全放在孩子小学知识的复习上,要不就是无限拔高,恨不得让孩子直接掌握了初中的全部知识。对此,家长应该持平常心,把幼升小看成一个衔接的过程,让孩子平稳过渡。
 
对于2014年南京小学招生考试,家长在指导孩子时,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心理准备和学科均衡。
 
在2014年南京小学招生之后,即将升入小学,对孩子的心理来说是一个转折。小学生一般都对小学文化有一种向往和好奇,升入小学,对孩子们而言是成为‘小大人’的标志。这是有客观根据的。一般小学实行的是搀扶式教育,到小学变成半扶半放,这对孩子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为了能够使这个转折顺利平稳过渡,专家建议家长对孩子们做些心理交流,让孩子明白升入小学的意义,用“衔接教育”的理念培养孩子。这样能够杜绝所谓的‘95现象’,即同一学科,小学考95分,一上小学,变成了59分。这种现象一般都源于孩子没有完成心理的转变。
 
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是学科要均衡。很多家长让孩子在数学上用力过多,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孩子打下以后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更是孩子认知世界的重要过程。如果仅仅是为了分数学习,为了考名校学习,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当然,不功利的学习不等于不重视方法。比如小学生记笔记的习惯不好,而升入小学记笔记将变得很重要。家长可以教孩子“双色记笔记法”,即用两种颜色记笔记,区分重点。这样有助于孩子提升记忆,也能够增加记笔记的乐趣。
 
整体架构

幼升小学习应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小学是孩子知识架构的初始阶段,在2014年南京小学招生这个时候培养孩子在学习中把书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会对孩子的一生有十分积极的影响。现在更强调英语的实际运用和词汇在语境中的运用,逐渐弱化对语法的考核。
 
各位家长要让孩子多听英语歌曲、故事等,可以每天精、泛听各15分钟,培养孩子的语感,并减少孩子在英语写作时中式习惯的影响。
 
数学是相对较难的科目,家长需要杜绝轻视和过度拔高思维。对于幼升小的数学学习,应该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转变解题思路。不掌握课本知识,就是无源之水;只了解课本知识,解题思路就会僵化,没法面对灵活的出题方式。与英语重视实际应用相似,近两年语文考试多数涉及课外的知识。
 
这就要求家长提前为孩子准备些幼升小必背古诗词的相关书籍,让孩子平常多背诵,并结合默写的方式强化记忆,因为字句的错误同样影响孩子的分数。阅读和作文方面,小学的知识模式和幼升小考试密切相连,这就需要家长让孩子多看些中学生优秀作文,每天可以看上两篇,重点培养孩子的结构意识和语言能力。
 
玩的学问

会玩的孩子学习好
 
美国《新闻周刊》文章评点了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其中引人瞩目的是关于孩子玩与学的关系。弹钢琴或会演奏乐器的孩子,在语言能力上的得分比不学乐器的孩子高出15%。有氧锻炼可以使儿童的执行能力增强100%。学习杂耍可以使儿童大脑的灰质容量增加3%。每天玩两小时电脑游戏的学生,在校考试成绩比不玩游戏的学生低9.4%。
 
如何处理孩子学和玩的关系让不少家长头疼。考虑到以后的升学和就业压力,不少家长选择了压缩孩子的玩耍时间,以至于新闻中频频传出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种种不良后果。
 
相信上面的几个数据能够给家长一些启发。对在2014年南京小学招生的孩子而言,正处于身体和头脑全面发展时期,给孩子玩耍的时间,会促进孩子的学习,同时能够增加孩子的交际能力和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
 
运动和艺术对孩子的学习有着十分有益的影响,而沉溺电子游戏无疑对孩子的发展不利。但是,适当地玩些电脑游戏可以增加孩子对电脑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够提高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也是应该鼓励的。
 
总之,2014年南京小学招生考试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应该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对孩子进行关爱,“不过”也不要“不及”,使孩子在升入理想的学校的同时,能够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