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直是我国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标配”课程,然而在山东省聊城市的一所公立小学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却取消了数学课,校长称,逻辑性强的数学课程并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这项大胆的改革也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数学一直是我国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标配”课程,然而在山东省聊城市的一所公立小学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却取消了数学课,校长称,逻辑性强的数学课程并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这项大胆的改革也引发了不少的争议。从2013年开始,山东省聊城市嘉明第一实验小学就尝试进行数学教学改革,他们招收了两个班作为试点,对这两个班的学生推迟学习数学课的时间,取消了一二年级的数学课,而补充朗诵、国学、书法等课程,从三年级开始,学生才开始接受普通数学课程。
小学取消一二年级数学课,下一步还要“玩数学”
聊城市嘉明开发区第一实验小学的校长李志猛任校长20余年,在做行政和管理工作之前是数学教师出身。李志猛告诉大众网记者,之所以取消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课,与低龄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关系。
“现在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都在6、7岁,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而且一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不多,例如20以内的加减法等,学生大多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李志猛说:“但是让三年级7、8岁的孩子来学习数学,因为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再经过老师的点拨和规范,加上数学化的概念,这些知识点就变得相对简单。”基于以上原因,李志猛开始了改革试点。
2013年,李志猛在实验小学尝试招收两个试点班,家长可自主选择孩子是否上数学课。取而代之的是,学校每周会安排一节课,老师们带着孩子做游戏,例如让孩子们用玉米粒来学习分数的方式,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一二年级开设了书法、英语、阅读、国学等课,培养孩子的多元兴趣,提高传统文化素质。目前,已有24个教学班取消了数学科目。
今年9月,最初试点的两个班学生已升入三年级学习。虽然学生们真正学习数学不足两个月,但据李志猛介绍,改革的成效已经初显。李志猛说,学生对于一些基础数学知识早有认知,以前10节课的内容用1节课全学完他告诉大众网记者,23日上午在实验小学会举办“玩数学”的研讨会,不仅取消数学课,下一步要让学生“玩数学”。
支持方:不想让数学就用来考试
学知识是目的,上课是方法,如果真能寓教于乐,而不是把学生困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或者动辄使用题海战术,那这样的创新是值得鼓励的。相信,对数学学科教育规律有很深的研究的人有权利提出创新。
反对方:还是循序渐进好
孩子一、二年级的数学,知识内容简单,很快就能学会,没必要为了个噱头,让孩子以后来大补特补数学。尤其是现在统一全国教学大纲,谁敢保证,不会为了进度而到三、四年级加紧学数学,还是循序渐进好。
关注:拉开学生差距的是数学思维
数学从来都不是解题的过程,应该解放孩子的手脚,更应该解放孩子的思维。简单来说,到了高年级,真正拉开学生差距的,不是其他,正是数学思维。所谓数学思维,它在你看到题目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整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提炼、总结和反思。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