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北京 > 成长话题 > 成长话题 >
孩子缺乏感恩的心家长怎么办
时间:2014-06-03 18:01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孩子缺乏感恩的心家长怎么办,电视采访,当警方讯问她时,女孩的表情淡然冷漠,看不出有一点痛悔之感。她回答警方提出的问题时,逻辑思维清楚,谈吐字句清晰。神态平和,外表文静。
家长都想培养孩子一颗感恩孝顺的心,但是现实生活中却经常会发生一些事情导致孩子丧失了一颗感恩的心,变得无比冷漠。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一颗感恩的心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事项呢?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得不再冷漠呢?
 
08年十月三十日,哈尔滨市香坊区一座民宅里,发生一起极其罕见的命案。即将要到航空公司工作的十九岁、身高1.7米、身材清瘦,看上去纯真秀气的花季女孩,亲手打开煤气伐,残忍的把生身父母双双熏死在家中。
 
电视采访,当警方讯问她时,女孩的表情淡然冷漠,看不出有一点痛悔之感。她回答警方提出的问题时,逻辑思维清楚,谈吐字句清晰。神态平和,外表文静。没有恐慌,毫无惧怕,偶尔的瞬间,还露出一丝微笑。这个文弱女孩,在事发后,那种镇定自若的神态,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呀。
 
孩子缺乏感恩的心家长怎么办
 
还有就是父亲出差回来,疲乏不堪。孩子见了忙说:老爸你终于回来啦,我正等你呢。父亲心头一喜:毕竟是儿子亲啊。孩子立马又接了一句:数码相机 这次没忘买吧?父亲虽然有点不悦,但还是麻利地从包里掏出礼物来。孩子挺高兴:太好啦。爸,我约了同学,先出去啦。父亲还没反应过来,门哐郎一声已经关上了。
 
调查指出,目前,中学生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一种心理冷漠化的现象。调查发现——约有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还有4名学生说不能准确写出父母的姓名,76%学生从未给父母祝贺过生日。
 
到底是什么让现在的孩子变得感情如此冷淡?是社会的原因还是家庭的原因?在此我不想做过多的分析评判,因为许多资身的教育专家已经做了大量的剖析论证。我想,一味的抱怨大环境没有任何意义,现行的教育体制也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我只想和各位家长朋友们探讨,我们父母如何做,可以让我们的孩子远离 冷漠。
 
1、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孩子感恩的习惯
 
从日常为孩子做点滴小事做起,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做任何事情,都不是应该的,你要存感恩的心。父母首先带头,妈妈为全家人做饭,爸爸带头说“辛 苦了”;电视机出故障,爸爸修理好了,妈妈要带头说“谢谢”;奶奶从老家带来一些孩子喜欢吃的土特产,父母要带头表示感谢;亲友送孩子礼物,不管价钱多 少,都要让孩子表示感谢,并要让孩子珍惜;父亲节、母亲节,父母首先要向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祝福感谢,给自己的孩子带个好头;教师节,可以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表达对老师真诚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在生活的点滴中,让孩子耳濡目染,逐渐养成感恩的习惯。
 
2、给孩子多提供表达“爱”的机会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表现的过于强势,让孩子感觉没有爸妈不能做的。下班回家,假装累了,请孩子倒杯水给爸妈喝;出门游玩,假装记不清路线了, 让孩子帮帮忙;回爷爷奶奶家,让孩子帮忙选礼物;家里来客人,让孩子帮忙迎送客人,端茶倒水;身体不舒服时告诉孩子,让孩子帮忙拿药;回爷爷家,让孩子帮爷爷捶捶后背,揉揉肩。时时为孩子提供表达爱的机会,学会关心爱护他人,逐步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3、减少功利性,多给孩子欣赏文学作品的时间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在他的博客中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强化,青少年被迫疏远文学艺术和丰富生活,已经出现了某些‘情感荒漠化’的倾向。”
 
或许我们做家长的太功利化了,连孩子看书,都要区分是否对学习有用,把与学习成绩无关的书,一律列为禁读。我们不妨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们静下心好好欣赏一下各类文学作品,只是一种情感体验,不要带任何功利目的,让孩子逐步养成读书的习惯。由于父母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孩子,所 以,我们做父母,尽量减少玩游戏、打麻将的时间,有时间多读读书,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还要多和孩子交流读书的心得,和孩子一起享受学习和读书快乐的乐趣。
 
4、藏起一半爱心,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
 
不要任何事都帮孩子做,要让孩子勇于自己承担责任,该吃点苦时吃点苦,该受点累时受点累,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抗挫折的能力。激励教育是对的,但要一味的表扬孩子,很容易让孩子骄傲自满,经不起一点挫折。所以,有时批评和惩戒也是必要的。
 
记得有位专家曾说过:“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明智的父母应该藏起一半的爱心,让孩子勇于承担自 己的责任,经受一点挫折。尽量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尽量不给孩子特殊待遇,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 除其“自我中心”的观念。
 
5、鼓励孩子多与人交流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交流平台,鼓励孩子在校多与同学交朋友,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家多与亲戚、朋友、邻居交往,见面问候;外出多与叔叔阿姨交流,与人为善。让孩子多参与社区的服务,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体会合作的快乐,享受合作的成功。不要给孩子设立过多的条条框框,尽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去交朋友。使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对别人有感恩的心,对社会报有责任心。有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孩子才能自由快乐的成长,才能不陷入 冷漠自私的误区。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