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最后,你真正要考的高考的考题是从哪来的呢? 经验丰富、熟悉电脑操作的教师1个小时内可以出一套合格的月考卷子,一天可以出一套常规的期中卷子,三天也能改编出一套彻底唬住外行的煞有介事的模考卷子。而一群
三、最后,你真正要考的高考的考题是从哪来的呢?
经验丰富、熟悉电脑操作的教师1个小时内可以出一套合格的月考卷子,一天可以出一套常规的期中卷子,三天也能改编出一套彻底唬住外行的煞有介事的模考卷子。而一群中国最富经验的顶级教师,他们闭门苦想N多日日夜夜,编出的卷子能和平时那些考试一样么?
他/她们要避过历年的那些模型变种,真让考题考察学生的能力,而不是考察你对已有的模型熟不熟!所以如果你平时课上学了某模型的10个变种,那高考九成会考第11种。这对于吃透原理的同学构不成威胁,而对调用模型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就是噩梦了。
所以说,模型化教学法对于善于挖掘深层原理的同学是如虎添翼,但模型化教学法对习惯于不求甚解的学生是致命的,毒素在三年中不断积累,毒素在平时伪装成营养液,但在高考考场上突然发作。
下面谈谈由模型化教学法培养出的“调用模型式”解题法和“从原理出发式”解题法。
一、思维过程:“调用模型式”的思维过程是:
1、读题、给题目归类
2、把题目和脑中已有模型变种做匹配
3、匹配成功直接调用结果或思路。
“从原理出发式”的思维过程是:
1、读题并挖掘题目背后的原理
2、从原理出发结合限制条件开始逻辑推理过程
3、得出结论。
二、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显然“调用模型式”的做题速度很快准确率也很高,但前提条件是题目可以和脑中的模型成功匹配。而对于“从原理出发式”,一开始可能由于你的推导能力计算能力不够强,做题速度慢、错误频出,但由于坚持使用“从原理出发式”解题法,你的推导能力得到持续的锻炼,速度和准确率持续缓慢提升,最终可以和“调用模型式”的速度相当。
这下你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了吧!如果临近大考,如果你发现你三年来一直属于“调用模型式”,赶紧转型,回归原理,至少做到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
最后补充两点:
1、为什么教师会使用这种饮鸩止渴的教学法呢?
因为初一、初二、初三上、高一、高二、高三上离大考都很远,但离期中、期末、模考很近。浮躁的社会、短期的巨大压力造就了教师的无奈,虚假的优秀和学生的悲剧。
2、为什么这种现象在高考较为严重,中考就不明显?
毕竟初中所学,知识量相对较少,原理埋藏的也比较浅,推理过程短,大部分同学还是可以临场应对。但对于平时彻底靠死记硬背来应对理科的同学显然还是不行。
3、一位用户在社区曾经说过:“我有个建议,就是这样训练学生:能套模型和习惯套模型的时候,先套上一套,如果发现不灵了,赶紧换用慢办法一步一步推导分析,不至于一脚踩空。平时就要这样交替训练,不要等到临考场了再‘试验’”。这种折中的办法很适合原来在“迷途”但即将面临大考的同学们!
最后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不浮躁、锻炼能力而不是只盯着虚假的分数、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相关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