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北京 > 成长话题 > 成长烦恼 >
小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遭质疑 校方:你们不懂小学生
时间:2017-10-12 15:29来源:互联网 作者:Tina 点击:
10月9日,一篇名为《当小学生遇见苏轼》的文章被发表在公众号“清华附小2012级4班”上,很快,此文刷爆朋友圈,截至10月11日17时30分,文章的阅读量已经突破十万加,收获了7000多个赞。

《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很多人都没想到,这样“深沉”的题目是出自清华附小六年级小学生之手,这也为他们赢得了“史上最强小学生”的美誉。 !@#¥

 
小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遭质疑 校方:你们不懂小学生
 
10月9日,一篇名为《当小学生遇见苏轼》的文章被发表在公众号“清华附小2012级4班”上,很快,此文刷爆朋友圈,截至10月11日17时30分,文章的阅读量已经突破十万加,收获了7000多个赞。
 
 
小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遭质疑 校方:你们不懂小学生
[图片来源网络]
 
但赞誉背后,“文章是否反映了小学生的真实水平?”“家长和老师的参与有多少?”等问题,也引起了热议。
 
10月11日下午,清华附小邀请了该班老师和同学代表在校园内进行了展示和答疑。校办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文章的走红是偶然,质疑是因为不懂小学生。”
 
“哈佛大学线上图书馆”“大数据”
 
六年级小学生研究文章网上走红
 
“我和爸爸通过一段程序把苏轼的3458首诗词进行了分词研究,找出了这些诗中的高频词。”
 
“《东坡先生编年诗》这本书只能找到哈佛线上图书馆的竹纸线装的扫描书,在爸爸的帮助下,我们找到另外一个网站把这本书进行了OCR识别,大多数的诗就可以用搜索的方法查到了。”
 
小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遭质疑 校方:你们不懂小学生
[图片来源网络]
 
以上就是文章中出现的一些句子,虽然语言表述比较稚嫩,关键步骤中“爸爸”似乎出镜比较多,但专业的定量研究为这篇研究报告赢得了不少赞誉。网友@Coco_pororo评论道:“是在下输了……老阿姨连篇论文都编不出来!”
 
面对这篇已经阅读量破10万+的《当小学生遇见苏轼》,很多人都表示吃惊,甚至是难以置信。对此,清华附小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告诉红星新闻:“老师只是(把文章)正常发布在班级的微信平台上,没想到意外就火了。”
 
小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遭质疑 校方:你们不懂小学生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阅读量目前已经达到10万+
 
在文章中,老师共放出了五篇研究报告作为范例。分别是《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人杰地灵——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分析》、《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及苏轼的影响力》、《苏轼与王安石、欧阳修的对比》、《苏轼的社交圈——揭秘苏轼不同时期的朋友》。
 
虽然不似正规论文前有导语、关键词,后有尾注、参考文献,但这些文章中大量的图表、表格以及统计数据,还是能感受到孩子们在十分认真地进行一项“学术活动”。
 
刷爆朋友圈,也引发网友质疑是否能反映小学生的真实水平?
 
在一片夸赞声中,也有不少网友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种研究对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要求都比较高,向其他地区推广的难度太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熊丙奇撰文《没个好爸爸,清华附小学生还能“遇到苏轼”吗?》,文中提到,要推进中小学探究式教育,不能只用学科分数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还有人质疑,这种看似高大上的活动,实则给老师和家长带来巨大的负担,并不能反映小学生的真实水平。
 
小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遭质疑 校方:你们不懂小学生
[图片来源网络]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清华附小校办。
 
校办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对苏轼的研究属于学校“成志教育”的一部分,每年学校会挑选一个主题,“比如去年是鲁迅。今年适逢苏轼先生诞辰980周年,所以选了苏轼。”
 
文章走红是偶然,质疑是不懂小学生针对网友的质疑,校办负责人进行了回应。
 
问:这大概是个什么活动?
 
清华附小校办负责人:苏轼的研究是附小的一个研究主题,比如我们2016年的主题是鲁迅,今年是苏轼。全校每个班都在进行不同的研究,只不过三个年级段研究的方向不太一样。低年级段是研究他的诗词,中年级段是研究他的诗歌、吟诵等这一类的,高年级段是进行小课题研究。每个班都有,只不过这个班级把他们的研究成果提前展示了。整个2017年都在做这个活动,并没有停止。只不过是这个班级发布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给家长看,结果不知道为什么就在网上传开了。语文、数学、英语都在做这个课题。
 
问:网上有人质疑,特别是《大数据》一文,认为孩子父母可能也参与了比较多,文章能体现孩子的真实水平吗?
 
清华附小校办负责人:他们这样的质疑有依据吗?没有吧。只能说他们对于小学生的现状太不了解了,不太清楚现在小学生的状态。附小的小课题研究是从孩子们一年级就开始了,每年有不同的主题。孩子们能够做成这样也不是一年能成的,是他们经过了六年踏踏实实的积累。网上有人在说这个事情的时候,是对目前中国小学的教育和发展太不了解,对清华附小更是不太了解。父母参与课程是避免不了的,孩子有疑问回家问父母,难道就是父母代替孩子吗?太武断了。孩子们的研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问:选题是如何产生的?是由老师决定的吗?
 
清华附小校办负责人:不是的,老师只是带领指导选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主题呢?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可能是不一样的,我们从来不会为孩子规定什么样的选题。我们在一年级就会让孩子在繁杂的小课题里面选出他自己喜欢的一个。比如,去估算学校金鱼的数量,估算楼的高度,找找学校最漂亮地砖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只是从方法上进行引导。
 
相关阅读查看: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