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北京 > 成长话题 > 成长烦恼 >
怎样呵护、培养孩子的羞耻心?
时间:2013-05-20 16:02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许多家长谈起不知该怎样培养、呵护孩子的羞耻心。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和把握教育的尺度呢? 我们说儿童的羞耻心是在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它是一种以自尊心为基础的道德情感表现,也是影响一个人行为品德好坏的内在因素之一。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许多家长谈起不知该怎样培养、呵护孩子的羞耻心。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和把握教育的尺度呢? 我们说儿童的羞耻心是在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它是一种以自尊心为基础的道德情感表现,也是影响一个人行为品德好坏的内在因素之一。

一般孩子到了2岁左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羞涩感,表现会因人而异,这是与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方法、孩子的气质特点有密切联系的。孩子羞耻心理的最初表现有宝宝不愿意在外人面前光屁股、随时大小便等。家长若在这段时间没有考虑到孩子会产生羞涩,不顾孩子的感受和反应,随便暴露孩子的隐私,那么这个孩子就不会产生明显的羞涩感。从孩子健康的身心发育角度来看,家长也应该要让孩子意识到羞涩、难为情,这将为孩子日后的羞耻心打下基础。因为没有羞耻心的孩子就不会有健全的自尊心与完整的人格。 孩子3岁以后,会在生活和游戏中开始意识到自己,他们需要别人承认他的人格。这时孩子开始懂事了,他们渐渐感觉到,自己如果做了大人不满意的事情,就会不受欢迎,他们的愿望就不会满足,孩子会因此感到羞愧,但这种羞愧只有在成人的刺激下才会出现。试想,如果是孩子做了错事,家长没有表示不愉快,相反还迁就孩子的错误,言行表现出无所谓,那么这个孩子就不会感到羞愧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到5岁左右,他们不再需要成人的刺激就可以独立地表现出羞耻心了。6-12岁的儿童,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与扩展,他们的自尊心愈加明确,羞辱感也越来越强烈。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所以要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分析引导和呵护儿童羞耻心的产生与发展,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那么,对于不同时期的孩子,家长应该怎样去做呢? 婴儿期:孩子没有羞愧的心理表现,但是家长也要注意“尊重”孩子,如:不随意不分场合的让宝宝大小便,不要随意触摸孩子的敏感部位,最好给宝宝穿连裆裤等。

幼儿期:孩子朦胧的羞涩与愧疚产生,家长要引导孩子体验羞愧、内疚的感觉,告知孩子不可以暴露自己的隐私,那样做事是不受大家欢迎的,是难为情的。有时孩子会不由自主的做出如随地小便、无意识暴露隐私等举动,家长不可姑息,最好直接告知孩子应该怎样去做,而不是横加指责。另外考虑到孩子的心理特点,家长不应该过于语言强化,要教会孩子自我意识到该怎样做,才会让别人认同。另外,家长不要在外人面前随意脱宝宝的裤子,不要带宝宝进异性浴室等,要给孩子基本的尊重。 学龄前期:这段时间孩子的生活圈子在不断扩大,他们会随时体验到羞愧与内疚,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愧疚、羞耻心理也在生活的事件中不断滋生。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避免语言刺激与嘲笑,如:孩子要去异性洗手间时,孩子是不知羞愧的,家长要明确指出“这样做应该害羞的”、“是不对的”、“别人不欢迎的”。如果孩子过于敏感,家长也要及时开导,给予安慰。一些尖刻的语言不能说,比如“你怎么不知羞耻啊?”、“你真没羞!”、“没有想到你怎么会这个样子呢?”、“真是丢人死了!”、“你不知道羞,我还要面子呢!”,这些语言不但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还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因为孩子是在不断探索、学习与体验的,他们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变成怎么样的人。 如果孩子最初的羞涩感都没有,那么年长后,羞耻心理就比较慢或比较难建立,那么就缺乏健全的自尊心与完整的人格了。家长还可以设计相关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切身体验。

总之,家长要在孩子不同年龄发展阶段考虑到孩子的羞耻心理,要意识到这是孩子完整人格、自尊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细心呵护、引导和培养,让孩子从小体验愧疚、羞耻心理。在不该有羞耻时,要告诫孩子“不要怕羞啊!”、“没有关系的!”;在该羞耻时,要及时引导、培养孩子,一点一滴建立正确的羞耻心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您准备好了吗?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