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除了小学以外,小升初,初升高,高考,都是考出来的,无论这个体系怎么被诟病,在分数面前的平等,相对于其他,还是比较让人信服的。我们小时候,寒门出贵子的可能性,比现在是高得多啦。

不知道何时,人们觉得孩子辛苦,取消小升初考试,结果更辛苦。因为公平两层,一层是保障原则,保障所有人基本的教育权利。一层是选拔原则,优秀的人理应获得优秀的教育资源。对于学业天赋不足的人,早点让其体面的分流,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是好事。学习不行,早点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成为某些技能领域的专才,而不是一路考到黑,最后还是就业困难。欧美保障到选拔的原则,普遍较晚。东亚,都比较早。中国更不必说,因为教材的难度,使得学生早早在学业上分化了。初中,不分层教学,不仅达不到所谓公平的共赢,反而是让因材施教成为奢望。不要让南京的选拔机制,最终成了某些城市那样,高考已经不定终身,小升初,用潜规则,已经定了终身了。因为和小学不同,初中的差距,后期非常难弥补。

到目前为止,所有打着教育公平旗号的改革,都是为权力让路。保障阶段的是,困难家庭给权力家庭让路,只要调查各大名小家长职业,和普通小学的家长职业即可。精英选拔阶段,是有才能有天赋的孩子,给权力家庭让道,也调查南外孩子的家长职业即可。(更准确的说,一流的孩子,还是有平台的。辛苦了二流的好孩子,但学业天赋一流和二流间的差距不仅仅是努力上的,更是天赋上的。多数好孩子,都是二流的,因为缺乏平台,家长都把她们往一流里拼,这样就苦不堪言了。)社会意见大了,就把这两种公平混为一谈,引起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毫无意义的争执,而权力,依旧逍遥,改革本身毫无理性的希望,继续在老百姓的互殴中,为权力服务,然后在时不时的教育一下大家,要心理健康,乐观的接受不公平。好吧!

我心理的希望是最不可能的结果,尽管如此,我也要表达,就是回归教育公平,小学阶段就近,小升初,如果中国的孩子不能像欧美,百分之八十的时间用来玩耍,就不要再把考试打下十八层地狱啦,恢复每个区的考试吧,保留每个区相对优质的中学,进行分流吧!如果这样,拉力郎的魔力立马破除,成为我们小时候那样。学区房失去现在的价值,因为无论你在什么小学,只要努力,小升初都有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合适的资源,而不是任凭摇号,或者权力机构分果果。习大对于教育的愿景,在高考氛围学术型和职业型,我觉得是应该的方向。南京的教育改革,希望多少朝着理性而合理的方向,不是一到切,是在对教育公平深刻的理解上,人尽其才,让每个人在合理的分流体系下,获得最适合的资源,找到最合适的社会位置,而不是要么全部以精英教育为目标,要么把精英分流打入十八层地域。社会需要精英,精英都是在比拼中,奋斗中,“虐”出来的。给他们竞争的空间,并不意味着挤压多数大众的教育权利和生存空间,因为两者需要的根本不是同一类型的教育,两种类型的人才发展道路是不同的。请不要拿陈光标和学术屌丝比,成长道路,完全不同。陈光标和创业失败者,学术屌丝和爱因斯坦间才是有可比性的。而关键的关键,是权力,请你低下高傲自大的头颅!否则,合并也好,不合并也好,摇号也好,不摇号也好,都越改越乱,越改潜规则越盛行.

版内对此不同的声音,本人逐一分析如下:

1.有人说,新西兰好,没有考试。本人了解过,新西兰人少资源多,懒人天堂,跟天朝差远啦,如果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能和新西兰公民一样悠闲,中国家长也不用费劲了。美国的中学是有精英体系的,中学的辛苦程度,甚于天朝。要求整本整本的原版著作的阅读,南京无论是南外,还是附中,都毫无竞争力。东亚人多资源少,更是如此,精英体系的中学教育,在韩国,每座城市,也有这么一所两所的顶尖精英中学,学生在中学里,就能完成类似中国本科毕设的内容,高中生的英语词汇量,大于一万,完全可以进入本科后,开始研究工作。毕业生,最差进入首尔大学,毕业进入诸如美国常青藤之类的名校,然后在三星,或者高端的科研院校,从事研究工作。无论南外,还是附中,都无法相比,他们的学生,进入高校后,很多还要从0开始。东亚国家的分流都很早,韩国在小升初,新加坡甚至是小学四年级,其惨烈程度,只比天朝厉害。

2,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么?没有光亮的地方,钻石也不发光.

所谓的公平,是多重含义的.有资源的绝对公平,也有按照能力倾向,把合适的人送到合适的学校,各就其位,一刀切,是懒政.任何国家,都面临两种公平的衔接问题,但在天朝,教材难度这么高,小学毕业的孩子,已经明显的分层了.如果再如此打着愚弄百姓而自肥的口号,自欺欺人,对于下一代人力资源的规划是犯罪!这个中学老师最有发言权,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坐一堂,快的吃不饱,慢的跟不上,如何组织教学。

3.中国考了半天,就是考的应试能力。这个偶承认,而且天朝没有好中学。中学好不好,是这所中学对应自己层次的生源能给学生,能给社会,带来多少增值,而不是能给学校贴多少金。南外,和南师附中,目前和其他学校去比,是耻辱。南外和南师附中的老师,到其他的学校,未必是好老师。同样,其他学校的老师,进入这两所学校,给他们一流的生源,也未必HOLD住。再说,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家长素质高,基础教育阶段,老师都非常依赖于家长的“配合”,不客气的说,没有家长的配合,很多老师,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教。把他们掉到县中,相当多的家长大字不识几个的,相信他们的教学业绩绝对要垫底。所以,教师流动,根本不可能解决公平问题,只能让老师在不断适应不同学生群体中,荒废业务,或为自己的不得力找借口。

4 但中国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教师队伍素质的偏差,技能的单一,从师范教育体系开始,这个不展开了,可以另起一帖。目前除了高考除了应试,很难有绝对公平的地方。南外,树人这两所学校,给了南京一部分,在应试体系下学有余力的学生,相对自由的空间,不能完全说是不好的事情。但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南京这一层次的学生,这两所学校,不能盯着其他的本地学校,而是盯着外地,甚至外国的地区精英中学。

5综合能力,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很久。但在人口众多,资源有限,较少避免权力寻租的制度设计,很难兼顾“多元”。现在所谓的可测量的“素质”教育,哪样不是靠钱堆出来的。而坚韧,隐忍,这些贫穷家庭的孩子可能拥有的素质,是隐形的,很难被测量的。在可测量的“素质”面前,大城市的,中间以上阶层家庭的孩子,是完胜的!但在高考统考,全省刚性的分数面前,相对于集中火力应付考试的县中孩子,他们又是不利的。这也是近年来,南京所谓的教改,两面挨耳光的原因。南京素质教育的改革,热闹只是表面现象。但这个改革有没有考虑过南京的“市情":1.南京的市民整体经济水平,师资力量,学校水平,家长的认知,能否形成对“所谓”素质的某种共识,建构起一般学校,家庭都“玩得起”,“可实践”的教育模式呢?2.南京市,有欧美那样或者上海北京那样的升学环境,让南京孩子子们全面发展的同时,能够不以牺牲大学入学机会为代价么?

这两点都没解决好。结果,素质教育,就是家长,学校都要应付两套,一套是素质,对付检查,给学校贴金的东西,往往超过孩子的能力范围,留于形式,热闹热闹而已。比如,幼儿园要做PPT,要做小制作,成了家长的负担。另一套,应试,又是南京孩子不得不面对的东西。有的甚至以素质教育为借口,掩盖其教学不踏实,老师不负责的本质,学生在学校大搞素质,校外,还得玩应试。孩子能不苦!家长能不苦!

6小升初统考,就是兼顾素质和应试最合理的方案。目前的方案,牺牲的是占比最大的二流生源。素质是要要的,分数在目前的国情下,也是要要的。如何兼顾,我个人能觉得就是得对南京的教育资源,学生的情况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刀切,必须,1);首要的,是增加教育投入,而且对投入做好监控,把钱用在刀刃上,比如加强弱校,给弱势家庭给予某些补偿,给寒门的优秀学生给予照顾,只要在阳光下,我想这些老百姓都不会有意见的。而不是一边不花钱,一边和稀泥。2).像做营销分析一样,对南京的教育资源情况,生源情况,家长需求加以细分和分析,外科手术式的针对不同的人群,精准的解决问题。只要各阶层,各学业能力的学生,各就其位,并不会过分的因为分数,牺牲素质。我们知道,南外,树人的最牛的学霸,综合素质是超强的。牺牲素质的是二流的孩子,因为没有平台,想获得优质教育,要么潜规则,要么打破头,挤进一流的群体,孩子,家长都苦不堪言,不但牺牲了素质。而且一流学校的教育模式,和二流学生是不匹配的,所以就算小升初,楸上去了,他们也不会笑到最后。、

而占比最大的二流学生,因为初中的均质化,失去了平台。合并的趋势,并不是口号中那样提升带动,而是消灭二流教育资源。二流学生,要么挤进一流学校,这前面提到了。要么落入三流以下的初中。这个对他们不仅仅是不公平的,而且是对人才的暴殄天物!初中的差距,后期是多么难以弥补,我想搞教育的应该比谁都清楚!那如果没有潜规则,只有把需求推向民办。民办更是一个名利场,普通家庭的学业能力二流孩子,是南京家庭最大的群体,最受伤害。可以说,目前的教育改革,是精准的对准了这个最大的马蜂窝,不晓得制度设计者,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故意搅浑,好摸鱼。保留区一级的优质学校,给他们提供平台,通过统一的以不超纲的知识为内容的升学考试,进行分流,使资源和他们相匹配,仅仅学好课内,他们也不必牺牲素质,而且我亲身经历告诉我,也只有在这样的学校,二流学生的潜力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发挥。

剩下的学生,分流是不可避免的,但要体面的分流,并有成长通道。长远看,公平是有的,高技能人才,商界奇才,比大学教授收入还高,这已然是不争的事实。有些技能培训,是需要“童子功”的,商界大亨在学校里是锻炼不出来的,必须是社会中摸爬滚打。真正的多元素质教育,是社会,而不是学校,学业能力欠佳的孩子,早点在这个学校里,发现自己的能力,找到合适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难道不是好事么?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条羊肠小道。然不适合的人,不要进入,这是国外学生分流的基本精神。配套的就是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人才需求的结构。使各阶层的人,都能体面的生活。此外,在高等教育阶段,打通学术性和职业型培养模式,让少数在分流中,因偶然失误的学生有几乎凭借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在两中教育轨道中,相互流动,以弥补资源错配的遗憾。

人的能力是多样的,社会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教育,哪怕是义务教育,是让人自我发现自己的天分所在,然后各居其位,而不是要通过选拔,合并,搞的千篇一律。因此,义务教育,需要基本的保障性的公平,也要依据天分,志向,因材施教。原来的小升初体系,大方向上是合理的,后面的素质教育改革,不客气的说,是倒行逆施!但错了,还死不认错,在错的基础上,每次修补,都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越改越错,越修越错,马蜂窝上的洞越桶越大。回头是岸,其实已经晚了,但不回头,只会越走越远。

7.人说,摇号,就是希望让部分优秀生源成为漏网之鱼,均摊到各层次的学校。好吧,我想说这是教育部门,包括学校,在做鸵鸟,根本懒得对教育资源和教育对象进行细化分析,针对不同的群体,因材施教。他们脑子里想的是如何扑向南京学业能力优质的生源,靠天收也能给自己脸上贴金。是那两所学校以外的其他学校,为了在生源大战中分一杯羹,而全然不考虑学生的利益。这搞的不是教育公平,是教育单一化。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无论生源如何,都完全一样的教学,和稀泥的做法,是损害了所有人的利益。南京的学校,请不要总想着学生能给你带来什么,想想你们能为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体,带来怎样的价值增值。


写的不错,作为一个小孩的家长就转一个


汗水一直下,只为咱宝贝!
sinasina21  评论于  2014-6-23 13:49:53
一个有素质的人
万里无云  评论于  2014-6-24 15:21:26
无语的很,上学还要摇号?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