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tuwayu  发表于 2013-10-30 09:34:36| 1974 次查看 | 2 条回复

随便抓个路人问问,这段时间最火的综艺节目是啥?估计十之八九会毫不犹豫的回答:《爸爸去哪儿》!可不是,连我这个一向对综艺节目都不太感冒的筒子最近也疯狂地迷上了《爸爸去哪儿》。

看着一群平时忙得顾不上家的爸爸们笨手笨脚的照顾孩子;听着娃娃们稚嫩无邪而又搞笑逗趣的对话;几期节目中大人孩子们真实而感人的表现......我相信同龄的我们很难不被这样一档真人秀节目所深深吸引。暂且不说湖南卫视这个充满了商业气息的电视台推出该节目的初衷所为,但至少,它的高收视率和火爆程度肯定是大大超出了编导们的预期。

从爸爸去哪儿了说说我的理解.jpg

随着几期节目的陆续播出,那些所谓育儿专家们也纷纷站出来大谈“育儿经”,这些文章不断被各家媒体网站频频转载,被全国网友疯狂转发。其中最热门的莫过于对几位爸爸的育儿方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褒扬与批判:张亮“称兄道弟”的朋友法、郭涛“小男子汉”的训练法、小志“处处呵护”的护儿法、王岳伦“无从下手”的放羊法以及备受批判的田亮的“中国式父母”的毛病多多法。

其实我要说的是,这样的批判对于田亮来说是不公平的。

张亮31岁,儿子天天已经5岁半,这绝对是个年轻的爸爸。而张亮本身就是一个大男孩,童心未泯,自然能和儿子天天打成一片;

郭涛一直是以性格开朗、大大咧咧的硬汉形象示人,在育儿方面当然也希望石头能像个男子汉一样时时处处显勇敢有担当;

小志从小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对家庭亲情有所缺失的他肯定免不了在对儿子Kimi的成长道路上多几分宝贝呵护;

王岳伦作为一个著名的导演,相信也是经年累月不着家的,而李湘这个湖南卫视曾经的一姐相信也是精明过人,女儿王诗龄自然继承了他们的优良血统,是个嘴巴能说会道、鬼灵精怪的小可爱,甚至能说出“爷爷,你好好在家”这种一般孩子绝对想不到的话,由此可见她绝对是个独立性很强,很有主见的小姑娘,于是老爸王岳伦则被媒体评为了“最无存在感”的爸爸。

田亮,世界跳水冠军,给我的感觉他就是一个腼腆害羞的大男生。在经历了“亮晶晶”的美丽童话、与超女叶一茜的速配闪婚、再到女儿Cindy的天使降临,他一直都给人以邻家男孩的感觉。而女儿Cindy则完全继承了父亲帅气、母亲靓丽的外形,看上去斯斯文文、柔柔弱弱,作为一个被父母呵护关爱的小公主,她最初的种种不适应、不配合的反应都是正常的。

同时我觉的田亮的反应也是再正常不过了:“你是来表演哭的吗?你在家不好好吃饭,到这里只能吃这些”等等,我觉得这些话语并非仅仅是家长的面子问题,试问在这种十几台摄影机全方位多角度不停追拍、在几十名工作人员和围观群众的众目睽睽之下,孩子完全不听你的招呼,完全无法配合节目的摄制工作,相信作为父母的我们,都会有跟田亮相同的反应,甚至反应会比他更大。我就不信,那些所谓的育儿专家难道在孩子无理取闹、无法沟通的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保持自己的涵养耐心地跟孩子沟通?

即便你有如此的高涵养和素质,孩子与孩子也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绝对不能一概而论。看过很多育儿书籍,我发现很多成功的案例并不完全是家长培养孩子的水平比较高明,而是很大程度上与孩子自身的性格有关。这个性格从何而来?除了家长们的言传身教,更与遗传基因有关。

另一方面,孩子的教育也不是每时每刻都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时间、地点、事件的不断变化而进行适当适时的教育。比如在孩子玩耍的时候,我们要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跟他一起玩乐,即便我们对这种游戏感到无趣至极;在孩子无理取闹乱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摆出不能妥协的家长姿态,坚决不能向“恶势力”低头;在孩子做错了事并且已经认识到错误的时候,我们要主动帮他认真分析,在批评他的同时也要努力找出一些能够表扬他的理由,比如能够主动认识到错误之类的。

所以,我不觉得田亮的表现就应该被扣上所谓“中国式父母”失败教育的大帽子。Cindy 是个女孩,你不可能要求田亮与她称兄道弟,甚至刻意地把她培养成个女汉纸;田亮和叶一茜这对父母一看就都是不太会说话也不太爱说话的主儿,所以你也不可能要求Cindy 能和王诗龄一样小嘴巴能说会道的;田亮这位“跳水王子”,14岁便进入了国家跳水队,15岁便拿到了个人生涯的第一个冠军。

作为一名专业运动员,我相信他深知自己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一个国家。对于这样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首任的运动员来说,好面子太正常了,而咱们华夏子孙本就是一个非常好面子的民族,“好面子”并非不好,只有“好面子”,我们才能创造更多的奇迹,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当然,这个“面子工程”不能仅限于表面上,而是要做到“面子里子”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行。

我一直是赞成“女儿富养、儿子穷养”的观念,女孩子天生就是该在呵护中成长的,儿时有父亲的疼爱、长大了有老公的宠爱。所以Cindy的表现只能说是田亮和叶一茜对女儿是当成小公主般的爱护的,没吃过苦头,性格敏感,但当她在临睡前祝福爸爸生日快乐的时候,你又怎能不被这个小丫头的细腻与贴心所感动。其实每个父母都他们教育孩子的一套方式方法,不能仅因为一、两句话就完全否定一个人的教育理念。

还是那句话:教育是门大学问,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孩子们在磕绊中成长,家长们又何尝不是在摸索中前行。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父母亲友的关爱下健康茁壮的成长!

格妮宝  评论于  2013-10-30 10:09:57
我总觉得教育没有完全固定的模式,一定要因材施教。除非你不愿意教,但凡在孩子身上用心尽心的父母,一定会找出一套适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方法。
mdtzl  评论于  2013-10-30 10:39:59
我觉得楼主说的很好,每个娃都不一样,所以教育方式肯定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