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syy  发表于 2013-8-6 16:20:56| 1135 次查看 | 3 条回复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很多苦恼的青少年,他们苦恼的对象正是自己的亲人,而苦恼的原因则是“这样的爱真让人受不了”!这就是母爱强迫症给孩子带来的烦恼.

母爱强迫症,是著名作家徐永恒提出的,是指一部分家长,也包括部分父亲和祖辈,难以抑制地要不断关心自己的孩子,并且以自己认为正确得理所当然的方式,近乎强迫地要孩子接受。

如果你的小孩是个小胖墩,可每次吃饭你还强迫他吃这吃哪,生怕他饿着了,你可能得了母爱强迫症;如果你带孩子去公园玩儿,不让他在沙池草地上疯,隔不了一分钟就要招呼他,生怕他碰着磕着了,你可能已经得了母爱强迫症;如果你的孩子上了大学离开了家,你每天魂不守舍似的,不断念叨孩子的名字,三天两头给孩子打电话、发短信、聊QQ,甚至要求孩子在宿舍上自习也要打开视频对着你,你可能得了严重的母爱强迫症;如果你的孩子在选择专业、职业、出国留学等方面想要自己作主,你却反复以“你不懂,妈的经验比你多,听妈的没错”等理由要替孩子作主,你的母爱强迫症可能马上就要引起与孩子的严重冲突了!

在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和1+6家庭模式(1个小孩+6个成年人,包括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今天,母爱强迫症已成为困扰青少年成长的严重问题。我接触过不少苦恼的青少年,他们苦恼的对象正是自己的亲人,而苦恼的原因则是“这样的爱真让人受不了”!

为什么拥有浓得化不开的母爱反而让孩子厌倦、苦恼甚至愤怒呢?因为这种爱剥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应当享有的自主感。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学习,这种学习必须伴随着自己的判断、决策,才会有效。比如什么时候饥,什么时候饱,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要让他感受到,他才会该吃时就吃,不该吃时就不吃。生活中的许多本领,都需要孩子通过尝试,包括试错去掌握;家长要做的是启发孩子自主选择,然后给予指导,控制风险。如果孩子从小在自己的事情上都拥有决策的机会和权利,长大以后在升学、留学、就业等重大选择上,就有能力自己决策,而且多半会把自己的兴趣、才能与社会的需求等联系起来,综合判断,择优选择。反观在母爱强迫症笼罩下长大的孩子,往往具有被动、依赖的特点,凡事都交给父母作主,自己懒得操心,而且知道操心也没用。但当父母的决策不符合自己的心愿时,就会和父母发生冲突。一旦父母真的要把作出选择的机会交给他时,他又没有相应的能力和以往的决策训练做基础。这种不满现状同时又无力改变的尴尬,让从来习惯于喝蜜糖的孩子终于尝到了苦果的涩味,于是很容易走向自暴自弃,与家长的交流也陷入恶性循环。

意识到母爱强迫症危害的家长,则会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爱,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孩子的自主能力。比如很多孩子都有过玩游戏或看图书入迷不想吃饭的时候,家长不妨明确告诉孩子,如果要继续玩这顿饭就不吃,大家吃完就收拾餐桌,不会为孩子单独开小灶。而且家长也知道,孩子一顿饭不吃根本饿不着。有这么一两次拉锯,你就会发现,孩子会准时吃饭,而且吃饭速度加快,然后又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中了。这就是说,孩子懂得了饭是要吃的,自己喜欢的事情是要好好做的,自己的时间是自己可以安排的。

希望有家长的孩子看了这篇文章能够有所收获,能更明白怎么去疼爱孩子,让孩子享受关爱,健康的成长!

cmzyl  评论于  2013-8-6 16:24:58
今日来过
爱上蓝莓  评论于  2013-8-6 19:20:02
看贴回帖
YOU_WEI  评论于  2013-8-6 19:20:02
我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