蔼然  发表于 2011-9-20 10:30:06| 1740 次查看 | 0 条回复

推优生和自荐生的预录取过程揭秘,从个人角度做一个分析,请大家指正。

推优生的预录取


相对比较简单,因为学生的报名和录是在在考试院安排下进行的,推优生的录取只能按照志愿顺序,由高中选择。因此在志愿填写后,就只剩下学校选择的动作了。所以推优录取不需要网上签约。


特点:学生的痛苦指数大于学校的痛苦指数。


首先填志愿就很痛苦啊,高了怕不录取,低了又不甘心。


第一志愿的预录取


对于"四大"或“各区名校”,这个过程简单的很,因为他们一志愿可以选择的推优生很多,并且水平相当接近,因此只要定个选择标准,可以很简单地作出选择,一般会很快决定预录取名单,并且在报考试院的同时以各种方式通知被录取的学生。一次性就搞定预录取工作。


比较复杂的是“排名靠后的学校”,有两种可能:


1、第一志愿报名不足,因此理论上应该全部录取,但是如果很快通知学生,则会影响以后年度的推优报名积极性,因此会拖拖拉拉通知,故意作出很难选择的样子;


2、第一志愿报名人数有多余,这时候会出现学生情况各异,特长各有千秋的情况,如何取舍以保证高考升学质量会在内部有较多的讨论,因此预录取会比较慢,通知的也比较晚。


第二志愿的预录取


没“四大”和“各区名校”什么事情了。


考试院时间安排是网上公布预录取名单是6月2日,就是为了等第二志愿的推优录取结果。第一志愿未被录取的学生和录取不足的学校,开始了又一次的痛苦过程


1、学校:二志愿学生是否足够,如果足够则要安排面试,但是会出现好的学生放弃面试的情况,导致预录取不足,但是也存在因为二志愿的录取不足,但在接下来的第二轮中捡到比较好的学生的可能。


2、学生则要面临去不去第二志愿面试的选择


第二轮录取


6月2日后未被录取的推优生,还有一次填写(调剂)志愿的过程,从而在未被录取的考生身上重演第一轮录取的故事。


自荐生的预录取


特点:学校的痛苦指数等于或大于学生的痛苦指数


当然了,四大名校的痛苦指数是很低的,因为想去那里的人太多了。只有学校选学生,绝少有学生选学校的。但是他们也不会很快通知没被录取的学生你没被录取,因为这样一来,可能这些没被录取但也很优秀的学生就比较集中的去了次一级的学校,从而对自己的高考地位形成冲击。


其他的学校则面临你想预录取的学生,可能人家不和你签约,这样你就可能踏空,并且失去招纳其他好生源的机会。因此各个学校关于预录取的消息,基本是很神秘的,做法是电话通知录取并要求立刻网上签约,但是对于没通知的学生的咨询一概回答还没有通知,这样可以保留学生的期望值而等待,万一出已经通知但是学生不签约的情况,可以及时替补通知。


这时候学校的痛苦就在于有很多学生还在苦等“四大等名校”的录取,迟迟不确定签约。而学生则纠结于摘取已经到手的果实,还是检“名校”的替补录取机会。


选择多了也是一种痛苦,经历了提前录取的家长一定会很同意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