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YA  发表于 2011-9-18 10:19:12| 2520 次查看 | 0 条回复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是是市级文明单位和花园单位;是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全国绿色学校,占地面积80亩,其建筑风格是欧陆风格,是指”欧”洲建筑加美洲大”陆”(指北美)建筑。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以无限想象力创造了无数个另人激动不已的辉煌文明,这些辉煌文明是人类智慧与灵感的结晶,是前人留给后人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但这些韵含着前人智慧与结晶的文明能够流传至今的却以所剩不多,其中-----含有浓郁古典风情的欧式建筑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个地域文明的象征,是一个有别于其他文明的典型代表,更是一个种族文明将自己所拥有的最高才能发挥到极致的体现。

a.五一楼

“五一楼”建于1922年,建筑面积8214M2,当初的这幢建筑是美国基督教南卫理公会的女教徒以及中西女中的师生募捐建造的宿舍楼。这幢大楼呈马蹄形,南北对称,建筑风格和“五四楼”十分相似。新楼的建筑风格和原有建筑保持一致,楼高五层,由上海城乡建筑设计院设计。底楼正中是小礼堂,当时被称为“海涵堂”。礼堂左右两边是走廊,分别通向宿舍区的楼梯。十根白色的水泥柱子牢牢地支撑着走廊的屋顶,柱子和柱子间形成的门洞和五四楼的门洞风格完全一致,是柔和优美的弧线托起的尖顶。四楼的22个老虎天窗也是尖顶红瓦。

“五一楼”的背面有两个城堡式的塔式建筑,南面的一个是旋转楼梯,北面的一个作储藏室。这种城堡式的建筑是中世纪后期欧洲教堂的固定形式。连接两个城堡式半圆形外墙的是一条长廊,9根白色的柱子把二楼和三楼的长廊各分成十个半人高的大窗洞。背面正中有一条短短的走廊垂直于主楼,连接着与主楼平行的一幢二层楼的小建筑,使之与主楼构成工字型,不过这工字型上面的一横只有下面一横的三分之一,层高也只有主楼的一半。这幢小楼原来的功能是厨房和餐厅。

在“五一楼”的南侧高高耸立着一幢水塔。八角形的塔形建筑,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特定型制,象一座要塞,厚重敦实的外观,由高塔、堡垒、城墙和狭长的小窗组成,这种形式在古代中世纪用于防守、?望和阻止敌人的进攻。水塔是中西女中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建筑年代应和“五一楼”相同。

 

b.五四楼

“五四楼”外墙立面简洁明快,矩形的钢窗,有规则的矩形凹凸窗沿装饰着每一扇窗。正中的门框占据了两层楼高,门框带有哥特式的尖顶,但又不是那种典型的直冲云霄式的,而是有柔和优美的弧线托起的尖顶,这一风格贯穿于“五四楼”内外所有的门洞。正门有一大二小三扇门,大门分两扇向外开。在门和门框之间有一层楼高的三扇类似于欧洲中世纪教堂那样的哥特式彩色玻璃窗,窗框上部边沿各装饰着三个半圆形花纹。

“五四楼”的建筑材料采用花岗岩和钢筋混凝土,大楼里的地面全部用浅色磨光水泥,沿着墙边镶嵌有一粗二细三条黑色边线。走廊地面,每隔四米左右有一个雪花图案包围在圆圈中间,一律是黑色磨光水泥。正对大门的地面中央有一个直径一米的绿色圆圈,中央是一朵黄色的雪花图案。从正门进入五四楼,有宽敞的门厅,弧形的墙。门厅中央地上是一个直径1.5米的圆圈,中间套一个直径一米的圆圈,两个圆圈之间是用黄色磨光水泥镶嵌的花瓣形装饰花边图案。正对大门的是大礼堂,礼堂里的彩色玻璃窗装饰着和正门相同的图案,光线从这些窗户里射入,形成一束束炫光和幻影,使礼堂产生一种神秘、漂动迷离的感觉。舞台两边的门框同样是由柔和优美的弧线托起的尖顶。礼堂和“五四楼”的主楼形成一个“T”字形,似一条老虎尾巴伸出在主楼的北面。


c.七一楼   

南面的新楼被命名为“七一楼”,作为市三女子初级中学的教学楼;北面的新楼被命名为“科学楼”,一、二、三层分别为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四楼为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语音教室和多功能演播厅,五楼的一个大统间是图书资料室和电子阅览室,典型的哥特式的大尖顶,十分有气势。   

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在建立县市之前便以经是一个与西方有广泛联系的地方.是一个深受西方文明熏陶的城市,市三女中不但颇具欧式建筑风格的神韵,而且又是一件成功的经典欧式风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