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妈2008  发表于 2011-8-3 12:02:08| 1787 次查看 | 3 条回复

父母对教育孩子追求的完美性与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衡性之间形成了鲜明的矛盾,当然突出表现在入托、幼升小、小升初、中考等一系列与孩子择校有关事情上。

我生活在一个中小城市,曾听了好多因为孩子的入学而让父母倍受煎熬的事。某日,行走间听人闲聊,说自己的孩子入托XXX幼儿园(是大家公认的最好的幼儿园)报名时,园长当面问有无“条子”,然后盘问孩子姓名,与笔记本上记载的名字上查照。然后摇头说没名额了。后来,没办法,又是托人,才给孩子报了入托的名.

我还听说,XXX家的孩子托某副市长给XXX中学(是大家公家的最好高中)的校长说情,让孩子在该校借读,并愿意掏50000元的借读费,校长说象这孩子的成绩,我收下会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又碍于领导的情面,就说那就少交20000元当个插班生吧。

听着这些类似的事,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家长只能给孩子做择校准备吗?围绕这个问题我还会想:学校教育决定孩子的未来吗?家长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算对社会有用?

作为父母,尽其所能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无可厚非,人心都是一样的,希望孩子能在好的环境中学习,将来有大出息。但我觉得,孩子是否有出息,主要看内因即内心对某种事物真正追求,以及遇到事情,通过独立思考对事物有正确的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而目前提倡素质教育,但行政机关对学校质量的考核考评是换汤不换药,评判老师教学优劣的标准是学生的成绩,那位老师带的学生高分多或平均分高,那个老师就是好老师,家长为了进这个好老师的班蜂拥而来,老师为了教出更多的好成绩而累得喘息。好学校真的是所有孩子的乐园吗?

带着一系列的思考,我再来谈谈幼升小家长真正该准备什么?

一、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长的言行和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极大。孩子的成长有两方面优先,一是身体健康,另一是心理健康。如果孩子没有好的身心,即使万般才华,也是昙花一现。

二、孩子优良的品质。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作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不断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同情心,培养孩子的正义感与责任心。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面对世事纷扰,独立思考问题,恰当解决问题。

三、孩子的秩序感和自控力。

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多样,有以认字、算数为主的“提前教小学知识”幼儿园,也有以培养孩子生活自理和秩序感,开发孩子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幼儿园。不管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如何,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生活的秩序感,以及孩子在生活中的自控力。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具体表现在,孩子吃饭时间要固定,这对孩子身体成长尤为重要。孩子早起、午休及入睡的时间也要固定,这样会形成孩子基本的秩序感,待孩子入小学后,能够按时上下学,能够遵守上下课时间。这些细节的培养,会让孩子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情,从而在孩子内心深处形成每天有一定的时间是必须用于学习的,有一定的时间是用于玩耍的,有一定的时间是用于休息的……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处事原则。具体表现在,孩子上小学前,已经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必须告诉孩子,有些事是可以做的,有些事是不可以做的,有些事是可以尝试的,有些事是坚决不能做的。家长在孩子入学前,应该告诉孩子,小学和幼儿园孩子行为的区别。比如,孩子每天不可避免的事——上厕所,幼儿园老师一般不会强求孩子在下课必须上厕所,但是上了小学,上厕所不能等到非上不可的时候,而应在每节课或每两节课(根据孩子的具体体质)上厕所,老师上课的时候,非万不得已不要举手请假上厕所。家长并告诉孩子,上小学后,老师会宣布小学生行为规范,告诉孩子,这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家长大可不必给孩子在上小学前刻意的帮他认字,或算数学,而应该搜集小学生行为规范,并给孩子细心讲读,让孩子知道上学后应该遵守的准则,在一定意义上也给孩子建立了一定的处事原则。

最后,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现在大多数孩子,上的是蒙氏教育,这种教育相对鼓励孩子的自主性,而给孩子的约束力较小。甚至遇上不负责的幼教,让幼儿园的孩子长时间看电视,(当然也包括因繁忙而让电视陪伴孩子的父母),形成了孩子涣散慵懒的习惯,以至在孩子上小学后,写作业拖拉磨蹭,家长吼、打等齐上,但并不能彻底改变孩子。孩子在上小学前,一定要养成面对诱惑要放下的能力。如果孩子不能放下,使用哭闹等方式争取,家长绝对不能妥协,此时的妥协,将会给孩子未来成长埋下隐患。

四、孩子的情商。

现代社会,除了智商的较量,情商不容忽视。但话又说回来,智商超常和超低的人属极少数,绝大多数都是普通智商的人。孩子上小学后,肯定会表现出一些不适应,情商较高的孩子,能很快的适应环境,而情商较低的孩子,因不能适应环境,而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家长不正确引导,而是一味地责备孩子,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

五、孩子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孩子上小学后,学习环境与幼儿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上小学的孩子,渐渐有了集体荣誉感。孩子在集体生活中,一定要与别的学生团结协作,热爱班级集,为班级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用为班级服务的意识增加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从而享受乐于奉献带来的快乐。如果孩子在集体生活中不合群,孩子容易被孤立,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家长不积极引导,长期发展,可能会产生抑郁等不良后果。

虽然现在是知识信息竞争的年代,孩子从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非常重要,但我觉得,孩子如果按学校要求,能够较好的完成教育部规定的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知识,将来仍能立在这个社会。对于天资聪慧之人,可以提前学习各种知识。作为普通孩子,大可不必将孩子的幼儿时期充斥识字、算术等小学化教育。学习也似吃饭,幼儿园学了小学知识,小学再次重新学习时,就如咀嚼旧的食物,能有食欲?哪还有学习的欲望,这难道不是得不偿失的事吗?

孩子幼升小时应该准备什么?我觉得家长不是准备让孩子在幼儿园背多少唐诗,不是写多少汉字,不是说多少英语,不是得多少兴趣等级证,而家长应该给孩子准备一个健康的身心健康,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习惯、高尚的情操、奉献的精神、乐观自信的态度、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雏形,让孩子在不断成长中完善。   

默默的把爱币数了N遍,到底该换点啥呢?
alongglf  评论于  2011-8-3 17:14:52
感觉,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毕竟小学只是一个开始,慢慢的培养,过程还有很长时间呢!
子炀妈妈  评论于  2011-8-3 18:25:01
应该让孩子有个较为轻松的成长环境吧
多关注下孩子的身心健康吧
妈妈的小天使  评论于  2011-8-4 15:16:05
好多关于这方面的东西呀!可惜呀!
都不知道怎么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