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四十九岁知天命,看尽岁月流逝,看穿沧海桑年。本片综合了被访者七岁、十四岁、二十一岁、二十八岁、三十五岁以及四十二岁多年的访问精华。


WechatIMG1481.png

让人意识到阶层的屏障确实存在,打破屏障的最有效的方法唯有教育。

01

60年代到如今,英国的社会福利和教育水平都在逐渐改善,然而阶层文化在英国根深蒂固“教育公平”,在这个发达国家基本是无法达成的。

诚然,无论谁都可以申请就读剑桥、牛津,但是在跨入顶尖高等学府之前,仍有“教育资源”“成长环境”这两座大山要翻越。家庭出生好的孩子,相当于一开始就站在了山顶,而家庭出生差的孩子,也许终其一生都爬不到半山腰。人生就是这么现实而残酷。


WechatIMG1482.png


02

纪录片中,上层阶级的高富帅三人组让人印象颇深:

尽管只有7岁,但他们作息规律,业余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别人看童书,他们看的是《金融时报》之类的报刊;他们就读的是私立学校,小学时就知道自己会读哪所中学,然后进入牛津剑桥,人生的路径早已规划好。

在之后的纪录片中,他们的人生也正如7岁时规划的那样,一步步地成为如他们父辈般的社会精英。

这一切自然是因为他们拥有顶配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了。上层阶级的家长普遍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在物质资源上也较为富足。为了让他们世代积累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资源得以传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当然会非常重视。


这些父母的更高、更远的眼界和人脉对他们孩子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精神层面的耳濡目染比物质来得更可贵。

高富帅三人组中的John的父亲在他9岁那年就去世了,顶梁柱的倒塌给家中的经济水平几乎造成了降维性的打击。母亲为了能让他继续就读昂贵的私立学校,不得不走出家门,开始努力工作。


John自己也颇为争气,拿到了奖学金,顺利读完了牛津。家庭的变故并没有摧毁他的人生道路,不得不说,他的早期家庭教育还是相当成功的。

WechatIMG1483.png

03

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家庭经济的富裕程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孩子的眼界。所以,我们在这部纪录片中看到的是富人的孩子长大后依然富有,而穷人的孩子长大后大概率还是穷苦一生。

还是刚才提到的那个John,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由于眼界和自身经历的限制,穷人们即使赚到钱,也只会拿去消费享乐,而不是投资于教育。代代循环,始终困顿于穷人的阶层中。

有钱人的孩子在7岁时已经规划好自己将来要读什么大学,干什么工作。

而穷人的孩子在7岁时甚至连什么是大学都不知道。认知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高富帅三人组中的Andrew对于教育的意义分析的分析的非常透彻:

一个人,只有当他有了知识,有了开阔的视野,才会拥有更多的机会。虽然起跑线可能较之上层阶级有一段距离,但如果这个人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借助教育的力量,用知识武装自己,还是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毕竟,在当代,教育仍然是相对最公平的改变命运的途径之一。

04

反观中国,阶层的固化并没有像英国那么严重。但是趋势已然很明显,一切的发展都是朝着社会分层、阶级固化去的。与之相对应的,教育也已开始渐渐分层了,学区房、补课班、体制外,这些都是随着教育资源竞争的白热化而产生的“热搜词”。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之内,公立学校中还是存在着优秀教育资源的,并不像英美这些国家,公立基本就等于“无力”了。

所以这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金子可以发光、英雄也能出头。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教育,提升自己的认知,开拓自己的眼界,最终超越自己的阶层!

为了自己、为了孩子、让我们把教育进行到底!



有人说,本片旨在展现英国富人和穷人两个基层的明显分层以及难以交错性,我对英国不甚了解,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理想被现实磨灭、是生命的延续和寄托。
    还记得,读小学时的我们,大概都曾经写过这样一篇作文,《我的理想》,就如同本片在7岁的孩子们一样,关于未来,我们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雄心壮志,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日益繁重的课业还是父母、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有多少人还会谈及自己的理想,更别说从事自己小时候梦想的职业了。进入大学时,面对琳琅满目的专业,我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初入社会时,找到一份工作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谁还管自己适合不适合。


    机遇充满了可遇不可求的神秘,而家庭仿佛是一个人可以掌握和做主的最后领地。亲情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向下的,父辈在子辈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以此回忆自己的童年,又在孙辈的身上看到子辈的影子,以陪伴孙子孙女玩耍和等待他们造访安度自己的晚年。


    有的时候很羡慕片中的主人公,至少在他们年迈的时候可以通过影像看到年轻时的自己,影像与印象应该存在很大区别吧。

悠家教育秉承独创的“天赋优势教学法”,坚持“因材施教”的价值主张,全力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定制专属教育规划及解决方案,帮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15901217509)


蓝蓝天上lyh  评论于  2020-9-21 19:54:07
支持一下.....
imetec  评论于  2020-9-22 09:20:27

教育很重要,确实

wbs1983  评论于  2020-9-22 09:24:15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