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做「为什么大人总喜欢自来熟的小孩?在社会上会八面玲珑的孩子有糖吃,高冷的孩子难道会饿死?

在这个问题里面有一条回答不仅仅大人喜欢,小孩也喜欢。

可以说很真实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喜欢和“比较会聊天”的人打交道,因为不会出现“尬聊”的情况。

那对于那些“不爱和人聊天”的孩子,在以后的日常交往中,是不是会”吃亏“呢?

接下来还是从佳玫老师接触过的“家有两个小宝,性格各不同”的案例为大家分析,为什么有的孩子“自来熟”家长很喜欢,有的孩子就“社交恐惧”遇事往后缩呢?

4dcae3896f16a3f4739efa2d308b2669.jpg

1.“交际花”和“社交恐惧”

今天要的两位小主人公是:丹丹和双双,两个小姐妹

佳玫老师是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认识妹妹双双的。这个4岁半的小姑娘一出场就自带社交范儿。和小朋友交流,开口必带称呼,所有求助或邀请,都落落大方,很快就把全场招呼了一个遍。有个叫北北的小男孩本来非常高冷,双双也绝不冷落他,不一会儿功夫,就给他起了个专用昵称“北鼻哥哥”,主动牵着小哥哥的手,俩人玩儿得不亦乐乎。

全场无不被双双的社交能力折服。双双妈妈说,这可不算什么。双双到楼下玩儿从来不带玩具,因为所有人的玩具都可为她所用。看到带小铲子的奶奶,她会说:奶奶,我能用一下你的铲子吗?想和小哥哥玩儿,她也会无师自通地套近乎:哥哥,咱俩是不是前几天见过?

但有意思的是,双双的姐姐丹丹恰好相反,是个十足的社交恐惧症,像这样的聚会根本就不来参加,即便硬拽出来,也是一个人找个角落待着看书,不爱和别人说话。

“人际职能”和“趋避特性”

所以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亲姐妹俩在社交表现上的巨大不同?

这就要说到多元智能里的人际智能。这项智能是由大脑的前额叶区右脑决定的。具体来说叫“趋避特性”,趋是向前,避是后退。这代表了一个人面对新环境的适应度。

趋避能力强意味着能适当把握前进后退的幅度,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快速融入新环境,呈现出来的特征就是特别容易自来熟、人来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什么都愿意尝试。

相反,趋避能力弱的孩子,则往往表现得很认生,尤其是面对不熟悉的人或事,会本能地先退后。等到先观察一段时间,慢慢感受之后,才能接纳。在团队当中,这类孩子也常常不合群,就算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也是不熟不说话。

在社交上两类孩子表现迥异,在学习上的反差就更大了。人际智能强的孩子上什么课都喜欢,每天乐呵呵的,和老师、同学全是朋友,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参与互动。如果只看外在表现,那上课效果可好了。

但实际上,这类孩子往往在作业或考试中呈现的结果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他们将上课当作社交,把课程环节当成交朋友的途径,享受被老师关注,被家长认可,但对实际学到什么却不当回事儿。而且这类孩子通常对自己要求都比较低,乐观的天性让他们没有愁事儿,就算考砸了,或者被家长批评,转脸也能忘。

人际智能弱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们会比较挑老师,挑环境,换个教室都有可能对他们造成影响。这类孩子在面试时也特别吃亏,因为面对的是陌生的考官,陌生的环境,所以很难自如地展示应有的实力。还有的大孩子在初一、高一、大一这些新阶段的开始,都会明显地表现出不适应。但慢热的孩子一旦适应了环境,往往会呈现出极强的专注力,他们不容易被人际关系干扰,可以聚焦在自己的主业上,所以效率很高,特别适合搞专业研究。

佳玫老师来出招

如果你的孩子人际智能强,尽可放手让他开拓视野。像集训、夏令营这些要离开父母,加入完全陌生群体的活动,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小case。但在选课的时候要注意理性一点儿,因为这类孩子很容易来者不拒,他表面上喜欢的课未必是适合他的,尤其那种需要花费长期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课程,比如奥数、钢琴等,更要审慎地分析好孩子的优缺点,做好教育规划之后再决定。

如果孩子人际智能弱,注意不要逼迫孩子。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在适应环境时,都有属于自己的节奏。在孩子尝试新事情时,要体谅接受新事物给他带来的巨大紧张感,不妨多给他一些时间。比如要学乐器或者体育项目,家长可以先带他去那个环境体会体会,有个铺垫。日常生活中,让家里最爱热闹的那个人多带带孩子,去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人接触,帮助孩子慢慢提升适应能力。

关于这件事,各位家长要记住以下三点:

1、 自来熟和胆小鬼的差异是由孩子的人际智能不同导致的;

2、 人际智能强的孩子走遍天下都不怕,但在学习上家长要注意把好关;

3、 对人际智能弱的孩子,重点是为他提供缓冲的时间和空间。


diqiu547  评论于  2020-8-14 17:36:39
借宝地赚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