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veingme1  发表于 2011-7-28 10:44:18| 1713 次查看 | 1 条回复

幼小衔接家长需了解孩子,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好习惯,比学到知识更重要。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惯”出来的。这里的“惯”不是娇惯,而是“习惯”。


定位】:别过高估计孩子能力

有个洋葱的故事:一个人偷了一袋洋葱,被人捉住后送到法官面前。法官提出三个惩罚方案让他选择:一、一次性吃掉所有洋葱;二、鞭打一百下;三、交纳罚金。这个人选择第一种,结果吃得很痛苦,转而选第二种惩罚,结果被鞭打几十下后,受不了了,求饶说:“我愿意交罚金。”本来他接受一种惩罚就可以,但最终把三种惩罚都尝遍了。为什么?因为他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承受力。

道理就是,家长要多跟老师加强沟通,多了解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对孩子在各方面能力有准确定位。如果把孩子的能力估计过高,就会给自己和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烦恼。


环境】:自己做不到就别要求孩子

和睦的家庭关系,幸福的家庭氛围,是家庭教育的前提。比如,希望孩子看书,家中就不该常有麻将声。喜欢读看书的家长,孩子也自然会亲近书籍。希望孩子的行为习惯好,家长必须以身作则。


沟通】:看似简单其实很难

“今天老师批评了你没有?”“你怎么怎么差劲!”类似的话,家长尽量少说。有效沟通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用孩子所能接受、熟悉的语言和形式,这样孩子才能听进去你的意见或主张。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和孩子、老师沟通,永远是一门学问。


引导】:别一味满足孩子要求

千万别一味满足孩子要求,一味迁就孩子,导致他出现“自我中心论”。父母要在了解孩子情感愿望基础上,引导孩子正确做事、做正确的事,用正确思维想问题。对孩子的激励也要辩证分析,不能滥用表扬,不要“过教育”。

皓阳妈妈  评论于  2011-7-29 18:19:35
呵呵
也对
自己做不到的干嘛要求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