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ei  发表于 2011-7-25 11:14:54| 1713 次查看 | 3 条回复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孩子的生活方面,从原先的手足无措到自我的逐渐摸索,从不断地失败到慢慢的累积经验,我不断地在寻找着适合孩子的各种方法。

中班的孩子介入稚嫩与小大人之间,不像小班的孩子那么天真也不似大班的孩子那样“老练”,因此我要做的就是先摸透孩子的不同个性。每个孩子都存在着差异性,就像有的孩子很懂事有的却很调皮,不同的孩子就要针对着用不同的方法,合适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我班孩子的用餐习惯一直都不是很好,常常弄的桌上、地上有饭菜渣,有时还常会踩在脚底下,实在头疼。因此,我与搭班师父互相交流,采用了多种方法让孩子能够做到“三净”。

第一、 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让孩子们来说说“你觉得我们吃饭后的桌子与吃饭前的桌子有哪些不一样?”首先要让孩子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不提醒他们也许孩子根本不会在意。经过一番交流讨论,孩子们知道了“饭后桌子、地上要保持干净”。

第二、 多样的形式——提醒孩子

讨论之后就是观察孩子是怎么做的了,能力强的孩子逐渐的能做到“三净”能力相对弱的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去提醒,一遍又一遍提醒的言语孩子难免会感到听觉疲劳,因此我们进行了“大公鸡找朋友”的小游戏,“大公鸡的嘴巴可厉害了,很小的东西都能放进嘴里,你们也能做到吗,它要来我们班找朋友咯~”或者用比较幽默的语句对孩子说:“你有一个漏下巴哦~”孩子们咯咯笑的同时也把饭菜渣捡干净了……

第三、 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对于班中内向、软弱的孩子,我是给予他们鼓励、表扬,将他们的优点放大,比如对孩子说:“今天,老师没有提醒你,你的桌上也能自己刮干净,真棒,要坚持哦”要是他们哪里做的不好也是婉转的告诉孩子“要是你……就更好了”别的孩子听见了,也纷纷把自己桌上的饭菜渣刮干净了。

而对于能力相对较强的孩子,我则是要求他们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去帮助其他的孩子,看到其他桌上、地上有饭菜渣就及时弄干净,事后我会奖励一些小东西给孩子并告诉他:“你真是老师、阿姨的好帮手!”

也许要孩子做到“三净”方面有很多,关键还是要看孩子是否受用,

孩子最乐意受用的方法就是好的,但前提就是要符合孩子、适合孩子,慢慢的摸索会发现更多更好的方法也说不定呢!

小宝门门都考了100分~~~喂,醒醒,枕头湿了!!!
介雨妈  评论于  2011-7-26 17:56:06
适合宝宝的才是最好的,这句很赞同的!
毕竟现在的孩子,还是比较小的。尊重他们!
亲亲0430  评论于  2011-7-30 17:47:43
这句话我喜欢
要给孩子适合的
丁王嘉  评论于  2011-8-3 18:30:55
这个我也赞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