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升学择校 > 升学择校 >
家长须知:购买学区房有三大风险
时间:2015-05-26 10:09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家长在购买学区房时,应事先了解政策,尤其是学区的划分范围,不能盲目相信,受骗上当。学区房的“风险”,主要存在三个方面,下面一一列出来,供各位家长参考!

现在想要孩子上一所好的学校,学区房是比不可少的。然而家长购买学区房也有风险的。家长在购买学区房时,应事先了解政策,尤其是学区的划分范围,不能盲目相信,受骗上当。学区房的“风险”,主要存在三个方面,下面一一列出来,供各位家长参考!

 

1、是政策风险

 
即如果划片对口入学政策调整,所购房被排除在热门学区之外,或者被限制入学(规定购房年限),那么,购学区房的如意算盘就会落空。最近,除了广东这起700万学区房事件外,全国首例“学区案”在南京开庭,也是涉及学区划分问题——南京市民顾先生家住建邺区的吉庆家园,家对面300米就有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北校区,可孩子却可能被划到2公里之外的南湖三小。他认为,按照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规定,孩子就应该上离家最近的学校。为让孩子今年能就近入学,他将建邺区区教育局告上法庭,近日,南京建邺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笔者并不赞成就近入学政策随意调整,也反对政府动用行政权限制购房入学,但考虑到我国教育政策制定的流程,这种政策风险还是很大的。
 
2、是孩子不适应学校的风险
 
有的父母想尽办法购学区房进入好小学、好初中,可学生入学之后却跟不上学校的教学,很不适应,甚至不得不考虑转学。这样的案例并非个别,选择学校,不能盲目追逐名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家长不能一厢情愿,忽视孩子本人的意愿。
 
家长须知:购买学区房有三大风险
 
3、是义务教育均衡的“风险”
 
学区房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义务教育严重不均衡,有择校,才有学位房、学区房,如果政府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有效缩小学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差距,那么,花高价买来的学区房,就失去进好学区的价值。一些投资者炒作学区房题材,实际上是看准义务教育均衡遥遥无期,或者“赌”择校热无法在短期退烧,于是学区房的价格也就居高不下。
 
家长在购买学区房时才会变得谨慎,而不是见风就是雨。目前,有一些地方政府在强化第一方面风险,出台政策限制新购买学区房的业主子女就近入学,这是一种不符合法律,涉嫌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政府要依法行政,民主决策。还有的教育部门在告诉家长第二方面风险,他们希望家长能配合国家政策,响应就近入学,但这很难说服家长,尤其是有经济实力的家长。
 
真正让购买学区房面临无多大学区价值风险的做法,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并给出明确的均衡时间表。如果政府部门拿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硬招——不是禁止择校,而是增加教育投入,转变投入模式,重点投入薄弱学校,提高学校办学标准和教师素质,那么,择校热将得到缓解,择校的需求减弱,学区房的价格就自然会降下来,直到很多地区的学区房概念消失。
目前的问题是,政府部门能拿出来的“硬招”,只有禁止择校的招数,其他推进均衡的措施,有些软绵绵,比如建名校集团、强弱校对口帮扶等,所起到的均衡作用有限。这只会推高学区房价格,而无法让学区房概念淡化。择校的家长很难打消购买学区房的念头,只会在何时卖、卖哪里的盘算。
 
相关文章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