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成长话题 > 家庭教养 >
家长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的牢骚,你中招了吗?
时间:2016-03-14 17:35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每次孩子调皮或做的没有达到家长要求的时候,很多家长就会发牢骚,殊不知很多牢骚是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的,你不经意间的话语会给孩子产生很深的影响。

教育孩子一定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孩子做的不对或者不好,家长千万不能对孩子对孩子失去耐心。要相信大呼小叫永远不能让孩子理解某些道理,更要注意在孩子面前发牢骚的语气、方式、内容。

 

家长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的牢骚

 

 1、否定宝宝人格

 
“烦死了,自己去玩。”“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也不会。”“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用,叫一声阿姨都不会。”....。。这些话也许被许多妈妈不经意间说出过,可能妈妈自己没在意,可是宝宝受了莫大的委屈。还有一种情况,妈妈们往往以大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宝宝的行为,自己觉得很简单的东西宝宝应该也要会,否则就“笨”。这些牢骚或者无心之语,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或当他人面,不仅让孩子尊严受损,还很挫其自信心。
 
2、让宝宝怀疑妈妈对自己的爱
 
有时宝宝要妈妈抱,妈妈就会故作生气样说:“我才不要你呢。”如果经常这样,宝宝会很伤心的。“再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给别人做儿子。”这类话会让宝宝怀疑妈妈为什么不爱我。 宝宝被妈妈骂了几句,一气之下跑出家门,妈妈追到家门口,生气地对着宝宝喊:“你给我回来,不回来是吧,那以后都不要回来了。”这类话听多了,宝宝心理会产生阴影,以后可能真的要离家出走。
 
小小的惩罚有时能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或错误,但妈妈的惩罚不能让宝宝对自己的爱产生怀疑,要知道惩罚的目的不是要让孩子伤心,而是要让宝宝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不对就可以了。
 
 
 
3、吓唬宝宝
 
“宝宝再不听话就叫医生来打针。”无论是责怪宝宝还是和宝宝玩,妈妈让宝宝听话的厉害办法就是医生打针,因为所有的宝宝都怕打针时的疼痛。妈妈经常用这种方法教育宝宝,反而使他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还有就是,宝宝对老师很敬重,不敢像对妈妈一样对老师撒娇。妈妈喜欢利用宝宝这一害怕心理对宝宝施压,出口就是:“不好好看书,明天告诉你老师去,看他(她)到时候怎样惩罚你。”警察叔叔抓坏人,这是妈妈从小教给宝宝的概念。宝宝怕警察叔叔带走也就是怕自己是个坏孩子。孩子一做错事就说“叫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孩子会怀疑自己是个坏孩子,在别人面前不敢抬头。
 
4、对孩子的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
 
“动作快一点,妈妈还要上班呢。”其实宝宝动作慢不是他的错,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快,也不知道怎样快,其实最关键的应该是让宝宝有一个时间观念。在宝宝眼里,他的作品可能已经做得最完美,可是在妈妈眼里,还是没有达到要求,所以宝宝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希望再做好一点,没有顾及宝宝的心情。宝宝不是天才,不是一生下来什么都会,不要自己觉得很简单的事情,宝宝不会,就说:“这么大了,连这个都不会。”说多了,宝宝会的事情,他也不敢做了。
 
5、拿孩子进行比较
 
妈妈总希望自己的宝宝比别的孩子强,所以遇到宝宝比别人差,就会多少有些生气,“你和别人一样大,为什么别人会,你就不会,好好跟别人学学,不要老想着玩。”好像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强那是应该的,而比别人的孩子差那就绝对不行,其实,妈妈的这种心态最是要不得。掌握孩子的个性与特点,,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宝宝的特别培养他的能力。
 
6、按自己的意愿命令宝宝
 
“不准吃饭时说话。”“不准抱着玩具睡觉”……太多的“不准”容易限制宝宝个性的发展。或许,对于同样的问题,如果换种解决方式,是不是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哭,还哭,不许哭。”“叫你不要玩电脑,还要玩,马上停止,睡觉去。”妈妈烦了后,就希望宝宝立即能够达到自己的意愿,这时往往出言比较凶,有的妈妈甚至拼命用手拉开宝宝的手。对宝宝来说,他从妈妈这里认识到什么是野蛮,并学会野蛮待人的方式。对于宝宝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妈妈须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宝宝;转移宝宝的视线或爱好;给宝宝一个调整时间。
 
相关文章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