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成长话题 > 家庭教养 >
经验分享:跟孩子分床睡,其实没有那么难
时间:2014-12-25 11:18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好多爸妈觉得跟孩子分床睡特别难,分房而居就更不可能了。孩子的抗议、家长的不舍,都增加了这个过程的难度。其实,如果用对了方法,即使有些敏感、胆小的孩子,也可以顺利实现分床和分房。

 好多爸妈觉得跟孩子分床睡特别难,分房而居就更不可能了。孩子的抗议、家长的不舍,都增加了这个过程的难度。其实,如果用对了方法,即使有些敏感、胆小的孩子,也可以顺利实现分床和分房。

 

现在心理研究领域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孩子最迟在3~6岁之间,要完成分床以及分房睡。这是出于对孩子独立性和性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

 
我的朋友里,有婴儿时期就分床的“海派”做法,也有8、9岁了还和父母姐妹一家人同睡一个床的中式传统做法。我个人更支持分床的观点,一是因为孩子的独立性完全可以体现在独自睡眠上,独自吃饭、独自穿衣、独自游戏、独自睡觉,这都是孩子自理自立的表现,可以给与鼓励和培养;二是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只有孩子入睡后的时间,才属于我自己,我希望我的夜晚是高质量的休息。
 
可是我并不赞同强迫式地分床。很少有低龄的孩子愿意自己入睡,他们喜欢妈妈的陪伴和拥抱,他们躺在床上会想象出那些故事书中的妖怪和恶魔。突如其来的强迫式分床,会让孩子产生遗弃感,也可能会因为恐惧无法入睡。
 
所以,分床得循序渐进地进行。
 
经验分享:跟孩子分床睡,其实没有那么难
 
我家两宝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做法。
 
我家因为是两个孩子,在两三年前之前,两个宝贝一起睡,已经实现了跟我们的分床。最近一年多,孩子们年龄渐长,因此需要各自一个房间独自睡觉,也就是说实现完全的分房睡。
 
对于当时7岁多的女儿,我们给以了更长的过渡期。我们约定,从第一个月开始,每个月的每周减少一天的陪睡(陪她入睡之后就离开),也就是第一个月每周陪6天,第二个月每周陪5天,第三个月每周陪4天,以此类推。这样,在这长达半年的过渡期中,女儿既体验了独自睡觉并没那么难过,又有充分时间做心理的准备。
 
对于儿子,就更直接一些,这是因为有姐姐做榜样,儿子已经不需要更多的心理准备。跟儿子的约定是隔天陪睡,一天陪,一天不陪,一直到他6岁生日那天,就完全独立睡觉了。实行起来,发现不陪睡的那天,儿子即使睡不着,也并不会过来耍赖,而是自己看书(还不认字),看了一大堆书之后,就睡着了。
 
现在,他们都是在自己的房间里独立入睡,当然也会出现一些小状况。比如,6岁的儿子偶尔表示窗帘的缝隙看上去像个怪兽,我们就会去帮他整理好窗帘,他就可以安心睡了。9岁的女儿胆子小些,而且有点焦虑性气质,在她看了有点可怕的电视电影(如柯南),或者听了鬼故事之后,会表示害怕不敢自己睡。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会分析她的状态,如果发现她确实非常恐慌难以入睡,我们会陪她一次,当然也是她睡着了就离开;如果发现她可以独立入睡,我们会允许她听着自己喜欢的故事睡。当然如果没有那些影响情绪的外界因素,还是正常的独立睡。
 
总之,让孩子分床和分房,是出于对孩子健康发展的本意,因此不能太过武断和粗暴,当然家长的态度也不能黏黏糊糊,出尔反尔。要在充分体谅孩子心灵需求的状态下进行,坚决的体谅和温柔的拒绝,让孩子知道独自睡觉没什么,爸爸妈妈就在旁边的房间里,他们的爱也永远在那里。
 
让孩子独自睡的小贴士:
 
1,跟孩子约定一个分床计划,并尽量按照计划执行。根据孩子的特性制定不同节奏的计划。
 
2,睡前相拥着讲故事(大点的孩子可以共享阅读时间)有助于安抚孩子。
 
3,睡前抱抱亲亲说晚安,告诉孩子我爱你。对于有恐惧感的孩子,告诉他我们就在你隔壁,我们房间的灯会开到你入睡等。
 
4,孩子偶尔耍赖要求陪伴,坚决的体谅(陪)或者温柔地拒绝(不陪),批评讽刺最不可取。
 
5,不要因为孩子怕黑,就给孩子开夜灯。孩子大脑中的松果体会分泌促进生长的褪黑素,所以黑夜是孩子生长的良机,如果有灯光,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生长;尤其对于女孩,灯光照射松果体还可能造成性早熟。孩子入睡时可以开着家长房间的台灯等,爸妈房间的灯光也可以给孩子安全感。家长入睡灯光关闭,也不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了。
 
相关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