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成长话题 > 成长话题 >
家长口述:儿子起步英语学习的实践与反思(8-12岁)
时间:2014-07-03 16:39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写这篇文章的起因, 是想梳理一下这几年伴随孩子学习英语一路走过来的得与失。一是给自己一个反思的机会,二是和后来者分享一点过来人的体会,没有什么理念也谈不上遵循了什么路线。当年是误打误撞,边走边琢磨着过来的,下面说的经验,希望可以对其他家长有

写这篇文章的起因, 是想梳理一下这几年伴随孩子学习英语一路走过来的得与失。一是给自己一个反思的机会,二是和后来者分享一点过来人的体会,没有什么理念也谈不上遵循了什么路线。当年是误打误撞,边走边琢磨着过来的,下面说的经验,希望可以对其他家长有帮助,同时一起交流。

 

一、先简单提一下几个主要时间节点:
 
8岁:起点——二年级,对英语的掌握仅限于公立小学教授的课内知识。
 
11岁:亲子英语+机构四年后(中间因忙小升初断了一年)——能阅读一些文学名著(1200L左右),能啃一些成人版的军事、历史、自然科学题材的原版书。网测词汇量12000左右。
 
12岁:国外求学——偶然机会,在六年级下到某英语国家学习生活。因为年龄分到七年级,跟正常班上课,第一次英语课成绩A+。
 
二、为什么到大童才起步?
 
我没有在幼童阶段给孩子启蒙英语,并不是因为我是坚定的”早不教”派,而是因为我家孩子不属于早慧的类型,语言方面发育得比较晚:五岁多了讲本地方言还口齿不清,普通话不但同样含糊而且带浓烈口音。方块字一个也不认识。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加入英语学习好像是不太现实的,也就“淡定地”决定让他保持白纸一张的本色进入小学了。
 
当然,还有个原因,就是我在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有专门的育儿论坛,也没听说过儿童英语黄金期、磨耳朵这样的说法。回头来看,我想如果在五六岁的时候,给孩子适当听一点原版音频和看一点原版动画片(不是浸泡),应该更有助于养成地道的发音。但是,如果当年我知道了这些理论,看到那么多成功孩子的例子,我还能那么淡定吗?会不会也罔顾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开始追求双语养育呢?如果那么做了,对我那语言发展相对迟缓的孩子,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吗?还真的难说。所以,也许当年我的无知,反而是一种幸运?
 
家长口述:儿子起步英语学习的实践与反思(8-12岁)
 
三、听力起步还是阅读起步?
 
现在回想起来,我家孩子应该算是听力和阅读同时起步的吧。
 
在一年级的时候,孩子已经在学校学过一点简单的认读。在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学校老师的建议,报了一个口语等级考试,说来惭愧,我们的亲子英语最初就是为了应付这个考试开始的。
 
这个考试有看图片说单词,英语问答,听句子复述等环节,所以应该还算是走的听力先行的路子。虽然这个考试被很多家长诟病拔苗助长(因为很多孩子是在幼儿园小班的时候就去考这个级别了),但从我的体会来说,参加这个考试还是让我家孩子学到了不少东西,或者可以说打下了英语对话和听力的基础。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如果是用原版音频和原版动画片来启蒙口语和听力,应该效果会更好吧,可以更地道一点。不过对于学龄后儿童来说,有一点这样的强化训练,貌似可以比较高效地掌握一些基础能力,如果希望“抄一点近路”,也可以尝试一下。
 
就在准备这个考试的过程中,我开始关心亲子英语方面的信息,从网络上看到一些前辈的经验,强调了原版阅读的重要性。这个我比较有共鸣,因为当年我自己学习英语时,就觉得大量阅读对于提高语感和应用能力非常有帮助。
 
现在不管是网上下载的资源,还是几大书商能买到的纸质书,都比我们当年多太多了。
当时我能接触到的资源还是比较有限,而且因为自己在电脑方面比较菜,所以选择的都是纸质书。起步阶段主要是分级读物,哈考,PM等等,几乎没什么绘本,一是没什么渠道买到,二是当时也不知道绘本的重要性。
 
我们是从每页一句话的最简单的分级读物开始的,都没有音频,一开始是我读一遍,让孩子跟一遍。然后是我读一页,孩子读一页,或者我读一段,孩子读一段,慢慢让孩子尝试全篇自己读,有读错的我纠正。期间所有的书都是只读一遍,没有反复。一是因为孩子大了,简单内容的重复会导致兴趣索然;二是我个人认为此阶段阅读的广度要比深度更有意义。这个阶段,大约读了二三百本的分级读物吧。
 
Phonics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的。我到外文书店买了本教材,分两天大致讲了一遍,之后是在阅读中实践、纠正。因为我们几乎没有过听力发展高于阅读的阶段,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学Phonics对于帮助阅读理解的作用不大,只是对拼读出单词的发音有帮助,之后倒是体会到这个对于记忆单词的拼写很有用。
 
在考完那个口语等级考试后,就没有在家里刻意训练听力和口语表达了。开始外教课之后,平时会在孩子玩的时候,放一会外教课的教材音频作为背景(也算是原版音频吧~~),混个耳熟,但没有进行过一句一句的跟读。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